内容简介:公元前430年—前429年,雅典与斯巴达之战胜负难分,一场来去无踪的瘟疫使得雅典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深刻改变了地中海世界后来的历史走向。 1520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以六百人征服拥有数百万之众的阿兹特克帝国,他们带去的“致命杀手”天花病毒在墨西哥城中肆虐,就连阿兹特克人的首领也死于那个“悲伤之夜”,于是西班牙人所向披靡。 1870年普法战争之际,同样是天花病毒,使两万法军丧失作战能力,而普鲁士军人由于做了预防接种而未受影响,战争胜负改变于朝夕之间。 疫病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一代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从疫病史的角度,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写至上世纪前半叶,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他率先将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重新解释人类的行为;他将传染病置于历史的重心,给它应有之地位;他以流畅的笔调、敏锐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艺,娓娓道出传染病在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瘟疫与人》是威廉•麦克尼尔备受欢迎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宏观论述瘟疫与人类历史关系的史学佳作。《纽约书评》称 “此书从此扭转了人们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纽约客》则认为此书是 “一部真正的革命性作品”。普利策奖得主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盛赞它提出了“富有创新也具有挑战性的历史概念,影响深远”,而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有言:“看待历史的崭新观点,我从《瘟疫与人》中受益匪浅。”
本书成书较早,查了一下,1976年早已出版,阅读体验不好。可能是相关资料太少的关系,书中所描述的有关古代中国疫病情况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其实本书对欧洲的对疾病传播研究历史描述的非常清楚。每一次新的传染病出现时,总是伴随着大量人类的死亡,但是随着人类自身抗体的产生,慢慢地疾病对成人的影响变小,转而变成了儿童病,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随着疫苗的出现,平衡被打破,疾病迅速消退,当然还会有新的疾病出现。可是疾病的目的是什么?是生存吗?还是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稳定?澳洲野兔数量增长惊人,但通过感染病毒的方式短时间内将数量拉下来,此后种群再没有迅速增长,一直保持稳定。大自然是否也希望通过以这种手段来遏制住人类种群的增长,进而达到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