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三国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却也是最易被误读的一段历史。就拿蜀汉来说,很少有人注意到蜀汉历史的三个特点:第一,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人花的代价有刘备那么高。在受邀入蜀——这意味着他直接跳过了历来被视为畏途的巴蜀外围险要——的前提下,刘备从建安十七年十月反目袭刘璋,直到建安十九年夏才拿下成都。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夺取巴蜀。 第二,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哪个政权撑持的时间有蜀汉那么久。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建立政权,到炎兴元年(263年)刘禅投降,蜀汉撑了四十四年。……
作者不愧是历史专业的,引用翔实,而且史料来源和分析也有理有据。如果能加上年表之类的时间线就更好了。这本书主要是从政治价值的角度来解说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角度让我眼前一亮。曹操举的大旗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可惜曹丕短视篡位; 孙权的大旗合法性最差,孙吴上层政权也一直都动荡血腥。蜀汉合法性其实最强,可惜地盘太小,人才不足。三国纷争,而最先崩溃的居然是曹魏政权。作者最后总计得好,仁义,是指与天下同利。只有远大高尚的政治目标,才能引领伟大的事业。
本书不以熟知的英雄事迹为载体,而以百家讲坛的口吻,强调政治指导在终极纷争中的重要性。 名为大汉帝国在巴蜀,但通篇读后感觉实则对蜀汉政权各个时期的数落,也不知是不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幽默。
一本既有学术性,亦备通俗性的著作,好看。作者对正统、大义的研究,可谓深入。俗语云: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些人;你也可以在一些时间,欺骗所有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古语云:诈无以立身。这是说的是人际交往,而国家更应注意站在道义高度。秦虽得天下,而士人不服,鲁仲连宁可跳海;霸王武力,天下谁与争锋?!可杀义帝、残暴屠戮,刘邦一呼百应,最终落个自刎乌江……大义一事,虽仿佛虚无缥缈,但终会落于实处。当然,这好像有些脱离本书。偏安一隅的小政权,高举大义之旗,此其所以能坚持数载;而返身经营一隅,此其所以走向败亡。诸葛孔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高举旗帜,以聚人心,可心可聚,力不逮,徒之奈何,“北伐中原,光复汉室”,成为一纸空文;姜维欲继丞相遗志,可又无丞相专擅之权,也是有心无力,最后也只能以身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