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张贤亮集:绿化树”发表于1984年2月,它是“右派”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无疑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线,叙写了“我”两次“劳动改造”之间在一个陌生的农场短短两三个月间的经历。作品通过人物的一系列忏悔、内疚、自责、自省等内心活动的描写,对饥饿、性饥渴和精神世界的困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解读,展现了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同时,作者又在本书中表现了艰辛生活中的美好闪光。这种闪光通过人物的塑造来体现,像马缨花、谢队长、海喜喜等。他们以人性的温情、健康的体魄和面对艰辛时强悍的乐观,给“我”信心和温暖。这其中,尤以马缨花着力最多,最为动人。她漂亮、壮实、热情、爽朗,本能地拥有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而且生存得很好。她对“我”的一切疼爱、怜悯、帮助,并非出于男女情欲的性吸引,更多的是一位善良女子对一个无依无靠、穷困潦倒、遭人欺凌的落魄男子的本能同情和怜悯。她像母亲养儿子似的用白馍、杂合饭和爱抚抚慰着“我”,使“我”成为正常的人。小说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兼具浪漫主义诗情,真实、艺术地再现了生活。
那些饥饿的日子已经远去,我们无从真正感知,却也被文字所震撼着。最能身临其境的是关于人的感情。有人说章永磷对马缨花的感情虚伪可笑,暴露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可我认为,这事本身与知识分子无关,张贤良亮站在人的角度,书写了最真实的人的心灵。或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着这么一面虚伪利己与冠冕堂皇。
大概20年前读过这本小说,又重新读了一遍, 人在物质生活极端贫瘠,感情与生活非常贫瘠的情况下,靠着一本资本论,来找精神上丰富精神的方法,马樱花带来的温暖,我想可能我在少年期也有同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但是这次感觉到了我像海西西那样,因为年龄大了或许争的女孩或者是感情,这里边这个海嘻嘻,这次让我有更深的感触和带入感,他说女人都喜欢年轻的男人,是无奈,不甘,放手后又鼓励对方去大胆的争取。 能用歌声唱起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也像个艺术家一样,也没有他的消息,人都没有消息了,散了一下,全部都散掉了。有感慨,又怀念,还有新生活的美好。
小说关于饥饿描写填补了我对于这方面所缺失的了解,这是一部浪漫与现实交杂的书,读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