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童年的消逝》初版于1982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 波兹曼同时指出,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
我觉得主要也反应了当下短视频时代对童年消逝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几岁的孩子满嘴都是网络用语,因为青少年模式在游戏中建立,青少年看短视频的趋势逐渐增多,其影响也是十分巨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法律开始把犯罪年限降低,这为何不是一种童年消逝的证据。。。
童年到底是什么呢?是自身具有的生物学的范畴还是文化的产物?或者用作者的话来说“童年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书中分为了两块前半块在分析童年是如何产生的,后半块是在分析童年是如何消逝的。书中提到高度羞耻心是童年存在的必要前提,在文艺复兴时期童年被发明出来。这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可以说印刷术创造了童年。而电子传媒却是童年消逝的主要原因。书中成人化的儿童和童年是文化的产物以及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界限这些问题都有不少的分析。童年和很多事物一样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可能以后的世界童年会很长时间处于无声的状态。
这是本有分量的书再准确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