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 Burnett,25岁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美国国家标准局读博士后,师从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伯克利研究助理,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30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正教授博导,作为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空间站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第 一个空间冷原子量子实验平台。名门正派打下扎实的物理学的底子;科学家的身份,为功成名就铺了道路。可是,就是在学术生涯势头正劲的时候,就在量子科学成为流行名词的时候,《量子大唠嗑》的作者——35岁的马兆远做了圈子的出走者。 凭着科学的初心,以物理学以实验为核心的体验主义精神,他卷起袖子做了实业,希望去做一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联系的实验。《量子大唠嗑》可以算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心得笔记。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但它是那个比较靠谱的 《量子大唠嗑》的第 一部分说明了一件事,科学不是绝对真理和也不代表绝对权威。科学仅仅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相对靠谱的方法,但它因为理性的不完备而充满了开放的活力。马兆远长期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在《量子大唠嗑》的第二部分,他把所感的关于量子的情况细致道来,让你清楚地认识到量子,认识到量子物理能应用到的场合以及量子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二十一世纪了,你还在用十八世纪的思维看这个世界吗? 用牛顿经典物理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对后来三百年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维方法被其他研究领域的人认可并借鉴。利用这套思维,亚当·斯密分析总结出了经济规律、达尔文分析总结出了生物演化规律、马克思分析总结出了社会发展规律、佛洛依德分析总结出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德鲁克分析总结出了企业管理规律…… 可是这个世界的状况越来越复杂,客观实在、因果关系、科学的理性等等以前建立起来的经典观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似乎不那么万无一失,在将量子物理学成果应用于科技实业创业的过程中,马兆远发现除了将量子物理应用于物理科研本身之外,量子物理学还带来了强有力的思维借鉴。这种思维的借鉴是否会在新的时代里产生新的亚当·斯密、达尔文、马克思、佛洛伊德、德鲁克……来应对现今及未来社会遇到的、用以前的牛顿经典物理学思维已经无法解释的新状况?《量子大唠嗑》第三部分探索性地从复杂关联角度,将量子科学引入到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引入到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工业升级换代、人工智能等等情境中,也许能启迪读者找到新的工具。 天再旦者,卯时日全食之谓也。我们需要这样一场“天再旦”。
严格说这并不是下本物理科普书籍,只有几个章节牵涉到量子理论,这是本融合了哲学,文化反思,教育批判,工业金融,最后几章还有对工业4.0趋势的大唠嗑。工业社会取代了农业社会,农民成为了产业工人,工业4.0的未来将会取代工业社会,重复的劳力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完成。未来社会正真需要有的是有创意,高情商,善沟通,能解决问题的人,人工智能在几百年内还达不到如此的高度。
高深漠测,似懂非懂,读后脑动小开,眼前呈现一个未曾见过的新奇世界,知道了对宇宙的认知,我们还处在婴儿水平。感谢大师的科普,探索永远在路上!
高深漠测,似懂非懂,读后脑动小开,眼前呈现一个未曾见过的新奇世界,知道了对宇宙的认知,我们还处在婴儿水平。感谢大师的科普,探索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