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理想国》是西方哲学经典中的经典。在书中,作者柏拉图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第一人称的角度,讨论了公正的含义,做一个伪装的好人、实际上的坏人是否是人的最大的利益;统治本身是有利于统治者,还是有利于被统治者;国家应有的状态是什么?灵魂的轮回等,提出了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洞穴比喻”以及“理型”的观念。本书中有关于社会形态的讨论成为了共产观念思想的源头。本书译者曾译出《苏格拉底之死》(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对《理想国》的翻译,他参考使用了多种英译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哈佛大学的洛布丛书、保罗·肖里译本、Basic Books的布卢姆译本和哈克特出版社的C.D.C.里夫的译本)对照翻译,并参考了数种中文译本(包括王太庆、郭斌和、王晓朝、张竹明等)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注释,极大地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
/向着光明的洞穴理论我们每个人周遭的环境就好比这个洞穴,被束缚起来,因为自己成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以及自己的行为习惯等,形成了自己的那一套固有的思维模式,较为主观和狭隘,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以人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去判断,自然就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如果我们想要去寻求世界的真理,首先要直视自己的内心,破除“自我”的枷锁,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这样你才会看的更加全面,更加透彻,从而成为那个走出洞穴的“人”。由于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很来在短时间内接受事物的真相,这个时候,能做的只有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让洞外的光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