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坟地里的“鬼火”是怎么回事?伽伐尼对物理学的贡献是什么?钾为什么这么调皮?什么石头切割后很像钻石?焰火为什么有那么多种颜色?什么是放射性铯?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元素周期表有尽头吗?你知道怎样用钍和铀计算银河系的年龄吗?核反应堆里都有哪些材料?……阅读《元素的故事》,你就能收获上述问题的答案。 《元素的故事》由苏联作家依·尼查叶夫编著。
把很枯燥、乏味的事写得深入浅出、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这就是本书作者的过人之处!这是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适合各种群体阅读!强烈推荐!
元素的新故事叶永烈依·尼查叶夫在尾声中说:“今天,周期表里,除了二三处不重要的空白以外,已经完全填满了。”不幸得很,这位年青的作者还没有来得及看到这些空白怎样被人们填满,就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壮烈牺牲了。在作者牺牲后的三十几年间,人类在认识化学元素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这里,向你补叙几个元素的新故事···捉拿失踪元素在依·尼查叶夫写这本书的时候,化学元素周期表是这个样子的:第1号“房间”里住着的元素是氢;最末的“房间”是92号,住着元素铀。从氢到铀的92个“房间”中,88个“房间”已经住满了,只有四个“房间”空着,没有主人来住。这四个空着的“房间”是43号、61号、85号、87号。这四个“房间”的主人到哪儿去了呢?它们下落不明,被称为“失踪元素”。科学家们决心把失踪元素一一捉拿归案,把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空白一一填满。他们认为,这四种元素很可能跟铀、镭这些元素一样,都是放射性元素。也就是说,这些元素的原子核会不断分裂,变成别的元素。他们猜测道,也许地球上本来是有这四种元素的,由于它们的原子核比铀、镭更易分裂,很快都变成了别的元素,于是大自然中已经没有这四种元素,当然也就“踏破铁鞋无处觅”了!果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吗?这时,随着人们对放射现象的深入研究,逐渐认清了化学元素的真面目。在1911—1913年,科学家们开始弄清楚: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飞快地旋转着。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放射现象说明,铀、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会不断分裂。这就是说,原子核是可分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在1932年,人们终于揭开了原子核的秘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中子都比电子大得多,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中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9倍。质子是带正电的微粒。中子不带电,是中性的微粒。自从揭开了原子核的秘密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元素的本质:氢是第1号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氦是第2号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碳是第6号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铀是第92号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也就是说,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就等于它在元素周期表上“房间”的号数——原子序数。这样一来,错综复杂的种种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简单:化学元素的不同,就在于它们原子核中质子的多少不同!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属于同一种
简单的设备,严谨的工作,不知疲倦的反复对比————就是伟大。今天,我们拥有非常完美的设备,能创造奇迹吗?
把很枯燥、乏味的事写得深入浅出、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这就是本书作者的过人之处!这是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适合各种群体阅读!强烈推荐!
元素的新故事叶永烈依·尼查叶夫在尾声中说:“今天,周期表里,除了二三处不重要的空白以外,已经完全填满了。”不幸得很,这位年青的作者还没有来得及看到这些空白怎样被人们填满,就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壮烈牺牲了。在作者牺牲后的三十几年间,人类在认识化学元素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这里,向你补叙几个元素的新故事···捉拿失踪元素在依·尼查叶夫写这本书的时候,化学元素周期表是这个样子的:第1号“房间”里住着的元素是氢;最末的“房间”是92号,住着元素铀。从氢到铀的92个“房间”中,88个“房间”已经住满了,只有四个“房间”空着,没有主人来住。这四个空着的“房间”是43号、61号、85号、87号。这四个“房间”的主人到哪儿去了呢?它们下落不明,被称为“失踪元素”。科学家们决心把失踪元素一一捉拿归案,把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空白一一填满。他们认为,这四种元素很可能跟铀、镭这些元素一样,都是放射性元素。也就是说,这些元素的原子核会不断分裂,变成别的元素。他们猜测道,也许地球上本来是有这四种元素的,由于它们的原子核比铀、镭更易分裂,很快都变成了别的元素,于是大自然中已经没有这四种元素,当然也就“踏破铁鞋无处觅”了!果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吗?这时,随着人们对放射现象的深入研究,逐渐认清了化学元素的真面目。在1911—1913年,科学家们开始弄清楚: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飞快地旋转着。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放射现象说明,铀、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会不断分裂。这就是说,原子核是可分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在1932年,人们终于揭开了原子核的秘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中子都比电子大得多,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中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9倍。质子是带正电的微粒。中子不带电,是中性的微粒。自从揭开了原子核的秘密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元素的本质:氢是第1号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氦是第2号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碳是第6号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铀是第92号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也就是说,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就等于它在元素周期表上“房间”的号数——原子序数。这样一来,错综复杂的种种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简单:化学元素的不同,就在于它们原子核中质子的多少不同!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属于同一种
简单的设备,严谨的工作,不知疲倦的反复对比————就是伟大。今天,我们拥有非常完美的设备,能创造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