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
三联书店
|
巫鸿
25.8万字
艺术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显示了“时间”在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提出了与特殊美术或美术史现象有关的观念,解释了与之有关的美术和美术史现象;第三部分集中对绘画图像进行释读。
...
目录
65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作者简介
免费
自序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空间”的美术史
6.0分
巫鸿
一幅图像如何通过构筑“女性空间”传递儒家教谕? 一件铜爵如何以极致压缩的内部空间发挥礼仪功能? 一座墓葬如何为想象的灵魂设计可游可居的永恒家园? 这些看似独立的问题,最终指向一个核心:“空间”概念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艺术与历史? 在这部开创性著作中,巫鸿首次系统阐释了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关键概念——“空间”。他以“空间”为方法,穿透图像、器物与建筑之间的传统界限,不仅拓宽了观看艺术的视野,也丰富了讲述艺术的语言。
出版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6.0分
巫鸿
重要学者的研究新著。“空间”是巫鸿近年来持续关注的话题。2016年《空间中的美术》第三章提到要把敦煌作为“总体艺术”的一个案例,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的推进和扩展。
艺术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
6.0分
巫鸿
巫鸿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并结合考古发现和对传世艺术品的解读,有助于读者打开眼界,认识中国艺术史乃至全球艺术史研究中的新观念……
出版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6.0分
巫鸿
巫鸿的这部新著希望突破传统“仕女画”、“美人画”概念的藩篱,为理解女性题材绘画打开新的视野。虽然他讨论的是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但其目的不是研究传统意义上的仕女、美人或任何自给自足的图像类型,而是再一次思考画像艺术(pictorial art) 的核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画面的构成、意义的生产、历史的对话,以及作品与观者间的互动。之所以把女性题材绘画作为探索这些问题的一个园地,既是由于这些作品令人惊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是因为这种丰富性和复杂性尚有待于发现和证明。
出版
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
6.0分
巫鸿
写给愿意使用眼睛,对图像有兴趣的人:不仅能看懂艺术,更能讲述艺术的新故事。 写给希望与真实狭路相逢的人:有了方法,艺术就在有血有肉的生命中。
出版
思考尺度: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七
6.0分
巫鸿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 本书是巫鸿美术史文集的第七卷,收录作者2019年至2021年的12篇论文与讲稿,内容涵盖绘画、雕塑、墓葬美术、宗教美术、摄影等方面,从尺度、空间、媒材、作品细读、身份认同等角度展开对雕塑、山水画、莫高窟、肖像画等内容的探讨,见解独到且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启发性。
出版
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
6.0分
巫鸿
五代至南宋这近四百年时间,是《韩熙载夜宴图》《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传世名作涌现的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殊而关键的阶段:越来越多的画家脱离了寺庙和宫室壁画的集体创作,壁画与卷轴画形成新的互动关系;挂轴的产生以及对手卷形式的探索,催生出影响深远的构图样式和观看方式;日臻细化的绘画分科隐含着绘画实践的进一步专业化;中央及各地方政权的深度参与导致绘画创作的行政化和机构化,进而形成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综合性宫廷绘画系统;孕育中的文人绘画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美学观念影响了宫廷趣味和宗教绘画的风格,为其最终成为中国绘画主流开启了先河。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的全新力作,延续《中国绘画:远古至唐》的写作思路,吸纳考古美术的新近研究成果,聚焦五代至南宋时期各种类型的绘画作品及其媒材特征,关注多元背景下的绘画实践与跨地域交流,力图勾勒更加全面、立体的中国绘画发展脉络,多维度讲述中国绘画的新故事。
艺术
巫鸿美术史文集第二辑(1999-2019)(全3册)
6.0分
巫鸿
巫鸿古代美术研究文稿编年收录,本辑为1999年至2019年共44篇论文与讲稿。
艺术
比较场所:巫鸿美术史文集卷六
6.0分
巫鸿
宝山辽墓中的壁画暗藏了什么秘密?战国中山王厝墓中青铜器的摆放有怎样的讲究?画屏为什么频频出现在墓葬和古画之中?中国艺术应该如何融入全球艺术史的叙事?
艺术
信睿周报·第12辑(第67-72期)
6.0分
巫鸿
千百年来,坐落于联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石窟吸引着中外朝圣者和研究者的目光,衍生出一系列横跨历史、考古、艺术、政治、宗教等多领域的学术成果。在敦煌学诞生已逾百年的今天,我们如何以现代的眼光重新思考敦煌遗产及其艺术的价值?本期《信睿周报》邀请来自美术史、考古学、建筑与设计领域的学者,试从他们近年关于敦煌的研究与个人经历出发,来回应这一问题,呈现“敦煌特辑”。
文学
关键在于实验(全4册)
6.0分
巫鸿
大变局,以艺术为切口,以重访当代中国和世界为方法:《关键在于实验》! 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教授,历经5年的亲自选编、打磨,首次汇集20余载的思考,终成4卷《关键在于实验:巫鸿中国当代艺术文集》。在大变局的时代,以艺术为切口,这套浓缩50年国潮汹涌的中国当代艺术图鉴,创造了重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方法。
艺术
关键在于实验·艺术家(全2册)
6.0分
巫鸿
你不是《艺术家》,但你可以同艺术家一样,直面黑暗与梦想、局限与雄心、现实与未来 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个人,被遗忘!鼎鼎大名,被追逐!怎么可能还有一群人??? 采取超越简单的批判和颂扬立场,勇敢暴露自身的纠结和尴尬,以常人难以料及的大胆直面当代生活的真实焦虑。他们实验不停,在在证成:边缘人,牛气得很! 两卷《艺术家·上》《艺术家·下》深描这群人:蔡国强、陈丹青、谷文达、黄锐、刘虹、刘建华、刘小东、罗中立、缪晓春、莫毅、木心、沈少民、石冲、宋冬、王广义、王晋、王鲁炎、夏小万、徐冰、杨福东、尹秀珍、曾梵志、曾浩、展望、张大力、张洹…… 当代之重,我们不逃!
艺术
关键在于实验·巫鸿中国当代艺术文集:艺术家(上)
6.0分
巫鸿
你不是《艺术家》,但你可以同艺术家一样,直面黑暗与梦想、局限与雄心、现实与未来 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个人,被遗忘!鼎鼎大名,被追逐!怎么可能还有一群人??? 采取超越简单的批判和颂扬立场,勇敢暴露自身的纠结和尴尬,以常人难以料及的大胆直面当代生活的真实焦虑。他们实验不停,在在证成:边缘人,牛气得很! 两卷《艺术家·上》《艺术家·下》深描这群人:蔡国强、陈丹青、谷文达、黄锐、刘虹、刘建华、刘小东、罗中立、缪晓春、莫毅、木心、沈少民、石冲、宋冬、王广义、王晋、王鲁炎、夏小万、徐冰、杨福东、尹秀珍、曾梵志、曾浩、展望、张大力、张洹…… 当代之重,我们不逃!
艺术
关键在于实验·巫鸿中国当代艺术文集:潮流
6.0分
巫鸿
50载《潮流》,欲望和紧迫涌向心头,历史升华为艺术,当代中国的此时此刻在书中一览无余 甲壳虫乐队解散—1970年—《东方红》电波响彻寰宇:破碎的世界,不缺席的音乐。 列侬被枪杀—1980年—罗中立作巨幅油画《父亲》:个体再小,废墟般的沧桑如纪念碑。 曼德拉释放—1990年—刘小东开个展:人心脆弱,但实验性地创造历史。 首批航天员登上国际空间站—2000年—杨福东拍摄《第一个知识分子》:世界控制着人,但人在互动中超越。 维基解密揭露世界性的丑闻—2010年—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人牺牲了自己,须重访为什么出发。 新冠病毒全球爆发—2020年—蔡国强爆破烟花《悲剧的诞生》:多线条的力量,完全本土,完全世界。 50载光阴,时间点前端的事件,你我耳熟能详;但时间点后端的事件(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历史,以及它作为全球当代艺术一支的特殊条件、经验和性格),需一卷《潮流》带我们回望。没有这些错过的后端,你总以为只有你,被涌向心头的欲望和紧迫感,弄得惶惶不安……
艺术
豹迹:与记忆有关
6.0分
巫鸿
虚构性的回忆录:天堂谷之后,那位书呆子,他的热血和欲望如何安放,君子怎样豹变?
文学
关键在于实验·卷3:艺术家(下)
6.0分
巫鸿
你不是《艺术家》,但你可以同艺术家一样,直面黑暗与梦想、局限与雄心、现实与未来 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个人,被遗忘!鼎鼎大名,被追逐!怎么可能还有一群人??? 采取超越简单的批判和颂扬立场,勇敢暴露自身的纠结和尴尬,以常人难以料及的大胆直面当代生活的真实焦虑。他们实验不停,在在证成:边缘人,牛气得很! 两卷《艺术家·上》《艺术家·下》深描这群人:蔡国强、陈丹青、谷文达、黄锐、刘虹、刘建华、刘小东、罗中立、缪晓春、莫毅、木心、沈少民、石冲、宋冬、王广义、王晋、王鲁炎、夏小万、徐冰、杨福东、尹秀珍、曾梵志、曾浩、展望、张大力、张洹…… 当代之重,我们不逃!
艺术
关键在于实验·巫鸿中国当代艺术文集:展览
6.0分
巫鸿
逾界,蜕变!通过《展览》,在公共空间中重获当代人的自我与社会意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不再追求! 策展人和艺术家以边缘身份,努力营造社会基础,保障中国当代艺术的常规展出。 从故宫博物院到当代私人美术馆,从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到2019年“星星1979”,《展览》一卷,呈现私密把玩的雅好如何蜕变为现代性的公共空间陈设。 逾界,蜕变!艺术品、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展览的社会意义不断被拓展。 我们作为独立个人的愿望、决心和使命感得以不断生长。
艺术
世界 3:图像志文献库
6.0分
巫鸿,郭伟其
图像志为美术史带来了什么?人工智能时代的图像志文献库建设将如何改变美术史研究?
出版
巫鸿经典作品集(全10册)
6.0分
巫鸿
巫鸿教授荣获2022年度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出版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谁在收藏中国
7.6分
谢林·布莱尔·布里萨克
此书令人入迷。卡尔·梅耶和谢林·布莱尔·布里萨克,展现了20世纪北京文物市场古董商背后的不平凡故事,堪称一部文字优美的地下埋藏宝库。
艺术
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7.4分
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
※《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心理科学》热评图书不管你长于哪个领域,精于哪种知识,都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发现,简单的现象有时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奥妙。※认知心理学创始人迈克尔·S. 加扎尼加推荐科学家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手把手带领读者穿过雪片般的信息——从心理学、文学、历史学等角度来阐明我喜欢的精神状态——走神。他学识渊博、思路清晰、温暖热忱,像一束光一样,从未如此耀眼。※新发现:走神有助于增强创造力近期的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人多半爱做白日梦,人们在恍神之余反倒能增强记忆力。走神不仅可以让我们摆脱眼前的苦差事,还能让我们跳出自我束缚。它还有助于增强想象力、创造力、讲故事能力和同情心,让我们显得更有人性。我们总是被教导分心不好,专心才对,甚至因分心而被处罚,然而,分心走神真的一无是处吗?近期的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人多半爱做白日梦,人们在恍神之余反倒能增强记忆力。长期来看,偶尔神游一下似乎有益无害,能让我们过得更好。在《走神的艺术与科学》这本书里,科学家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以幽默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心理学、文学、历史的迷雾,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走神,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走神不仅可以让我们摆脱眼前的苦差事,还能让我们跳出自我束缚。它还有助于增强想象力、创造力、讲故事能力和同情心,让我们显得更有人性。此外,作者还解释我们为什么习惯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其实,这对我们形成自我认知非常重要。
艺术
越台春望:视觉文化与广东形象
6.0分
李若晴
当艺术史研究遇见地方史深耕,这本书用“图像证史”的显微镜,在《肤公雅奏图》的墨痕里窥见明清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以“事件观艺”的望远镜,从革命红棉题材美术创作中解码时代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书中更以独家披露的陈炯明与孙中山往来信函、民国寺院藏品递藏等珍贵史料为依托,还原历史语境下艺术发展的真实脉络,填补了广东艺术史研究的多项空白。 这不仅是一场学术探险,更是一趟寻根之旅。从明代边镇图绘到当代文化地标,本书用艺术的棱镜折射广东千年文脉,为地域文化认同注入鲜活的历史基因。无论你是痴迷历史秘闻的考据派,还是渴望读懂岭南文化灵魂的探索者,翻开此书,即刻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旅!
艺术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