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南怀瑾先生曾多次讲解《大学》,本书系根据其讲演记录及部分手记整理而成。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功夫,“格物”至“正心”的内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
首先非常感谢南师的教诲,也非常感谢曾师,思想养育万世,灵魂永垂不朽——以下是个人收获陋谈 第一层境界:正道学无止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是明明德,大学是因,明德是果)大学是通过学习从而掌握世界万物的规律以最终达到明德的境界——在亲民(即便达到明德境界也要不断学习,每日提升自己,做新民)——在止于至善(要走正道,不要把智慧用在歪门邪道)——这是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如何实现这个意识要靠现实中的实践 第二层境界,内圣外王(内明外用) 由上而下,先说果,再论成果的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个人已达到第三层明德的境界,第二层就用你的境界去影响天下);欲治其国者(怎么去影响天下呢?),先齐其家(古代是宗法式社会,一个家族便类似于一个小社会,故先治理好家,再治国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要齐家就得个人品德出众,因为第一层境界已达到明德,故此时以修身养性达行为主);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前,要把掌控身体的心(灵魂)给摆正,不走歪门邪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你如何知道修心与走正道的呢,你如何确保你会走修心与正道呢,这就在于你有这个意识思想才行,意在先,行在后);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很显然,意识也不是生来就知道,它也是需要达到知的境界才行);致知在格物(那么知又是什么境界呢,就是掌握世间万物的规律,知就是明德的境界,那么又怎么达到明德的境界呢?) 以下便是第三层境界,明德(个人修行层面) 由上而下,先说果,再说成果的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做到了下面这些,你就达到个人的明德境界和领悟大学之道了),在亲民(即使达到大学之道也不要停止求知,走出你自己的道路),在止于至善(但是不论你的大学之道是哪方面的,记得不要偏离正道(根本))。知止而后有定(首先达到知的境界,掌握万物的运行规律,这个时候灵魂就会到一个定的境界(安定?平定邪念?平衡?突破?以下是一万人的理解…………只能说微言广义),定而后能静(达到定的境界后紧随其后的是静,反思的前兆,静的可怕,世界的嘈杂在你耳中无声,万物的繁华在你眼里失色)你,安静了),静而后能安(你坚守平静,慢慢地,渐渐达到了静的第二层境界安)安而后能虑(慢慢地,在安的境界中,一个模糊的东西出现在你的脑海,你想看清它,想用意识触碰它,它却是另一个虚无,你摸不着,看不清,你
不说好不好,反正我已经看了两遍了,再看一遍也不嫌多!书中以历史轮回来阐述因果关系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明 明德,世人几人能做到清楚明白能明世事有德的人
首先非常感谢南师的教诲,也非常感谢曾师,思想养育万世,灵魂永垂不朽——以下是个人收获陋谈 第一层境界:正道学无止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是明明德,大学是因,明德是果)大学是通过学习从而掌握世界万物的规律以最终达到明德的境界——在亲民(即便达到明德境界也要不断学习,每日提升自己,做新民)——在止于至善(要走正道,不要把智慧用在歪门邪道)——这是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如何实现这个意识要靠现实中的实践 第二层境界,内圣外王(内明外用) 由上而下,先说果,再论成果的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个人已达到第三层明德的境界,第二层就用你的境界去影响天下);欲治其国者(怎么去影响天下呢?),先齐其家(古代是宗法式社会,一个家族便类似于一个小社会,故先治理好家,再治国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要齐家就得个人品德出众,因为第一层境界已达到明德,故此时以修身养性达行为主);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前,要把掌控身体的心(灵魂)给摆正,不走歪门邪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你如何知道修心与走正道的呢,你如何确保你会走修心与正道呢,这就在于你有这个意识思想才行,意在先,行在后);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很显然,意识也不是生来就知道,它也是需要达到知的境界才行);致知在格物(那么知又是什么境界呢,就是掌握世间万物的规律,知就是明德的境界,那么又怎么达到明德的境界呢?) 以下便是第三层境界,明德(个人修行层面) 由上而下,先说果,再说成果的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做到了下面这些,你就达到个人的明德境界和领悟大学之道了),在亲民(即使达到大学之道也不要停止求知,走出你自己的道路),在止于至善(但是不论你的大学之道是哪方面的,记得不要偏离正道(根本))。知止而后有定(首先达到知的境界,掌握万物的运行规律,这个时候灵魂就会到一个定的境界(安定?平定邪念?平衡?突破?以下是一万人的理解…………只能说微言广义),定而后能静(达到定的境界后紧随其后的是静,反思的前兆,静的可怕,世界的嘈杂在你耳中无声,万物的繁华在你眼里失色)你,安静了),静而后能安(你坚守平静,慢慢地,渐渐达到了静的第二层境界安)安而后能虑(慢慢地,在安的境界中,一个模糊的东西出现在你的脑海,你想看清它,想用意识触碰它,它却是另一个虚无,你摸不着,看不清,你
不说好不好,反正我已经看了两遍了,再看一遍也不嫌多!书中以历史轮回来阐述因果关系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明 明德,世人几人能做到清楚明白能明世事有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