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崇祯十一年十月初,北京又一次戒严。清兵再次入塞,朝廷内部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发生尖锐的冲突。崇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其精神世界的种种矛盾和性格特点得到初步展现:一方面宵衣旰食,不沉湎于酒色,事必躬亲,勤于朝政,一心想做"英明之君"、"中兴之主",把明朝从危机和衰败中挽救出来。另一方面,他又刚愎自用、多疑善变、诿过凶残,为六年后北京城破、崇祯自尽、明朝灭亡作了铺垫。同年冬天,李自成在潼关附近被明军包围,经过英勇战斗,几乎全军覆没,妻女俱失,仅率十八骑突围出来,潜入商洛山中,依靠百姓,苦心经营,重整旗鼓;又冒着被害的风险,亲往谷城动员张献忠重新起义;次年端阳节后,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与此同时,高夫人也率部前来会师,使局势逐渐得到好转。十一月中旬,对清主战的卢象升在既无援兵又无粮草的不利条件下,抱着必死的决心,在河北巨鹿与数倍于己的清兵血战中壮烈殉国。
李自成,从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对人物深刻的刻画,可以很鲜活的活跃在小说的体现之中,每个人性格,每个人的形象都非常的生动。李自成,刘宗敏,高一功,高夫人,还有崇祯,首辅、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等都是有着很细节的刻画,特别是把大战的前因后果后来的发生的一些故事,还有李自成作为农民领袖,如何严明军纪,足智多谋,严格属下体恤百姓都描写的描绘的特别的清晰细腻,真的值得一读,现在已经马不停蹄的开始第二卷的阅读了
第一卷所写的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年冬天到次年夏天。当时农民战争处于低潮。李白成在潼关附近陷于明军包围,经过英勇战斗,全军覆没,妻女俱失,突围出来时只剩下十八个人。但他立刻在商洛山中积极经营。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重整旗鼓,与突围到豫西的高夫人胜利会师,并推动张献忠重新起义,把农民革命战争推向新的高潮。在这一卷中也写了明清的一次战争,以及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对清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问的尖锐斗争。第一卷就已经刻画了很多鲜明的人物特征,李自成这篇小说不是从农民军领袖如何起义发展壮大的过程,直接写了潼关南原大战,然后利用一些倒叙回忆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起义,怎么起义,和谁一起起义这些事情。第一卷中,对崇祯、首辅内阁、卢象升等朝廷官员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一个战争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全局的掌握,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阅读。第二卷的内容了
内容接地气,故事情节丰富多彩,人物塑造的也是典型生动富有感情,个人非好喜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