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清道光年间杨以增在山东聊城建海源阁以储江南故家旧籍,自明以来以江浙为私家藏书中心的格局始有突破。其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湖州陆氏皕宋楼,形成鼎立之势,史称清末四大藏书楼,而海源阁和铁琴铜剑楼则又以所藏珍本丰富存续时间长亦得“南瞿北杨”之美誉。 本书首先就海源阁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得出清季齐鲁大地嗜书风尚与杨氏之善学家风相结合,加之友朋襄助是海源阁出现,并能持续近百年的原因所在。而后,对海源阁杨氏三代的聚书活动内容、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杨氏海源阁善本典籍之递藏关系,总结归纳出海源阁善本典籍入藏的两大基本特征。并就以海源阁为主体的杨氏藏书集合进行了描述,同时再以藏书保护为题,从杨氏四代藏书印的内容、对待藏书谨慎封闭的管理方式等入手探寻杨氏四代在藏书事业上追求完美,希冀家藏世代永保的美好心愿。其后,根据相关的目录统计分析了海源阁兴盛时期书藏的大致规模与结构特征,并对其所藏著名的“四经四史”十三种镇库珍本典籍进行了辑录体的介绍。最后,论述了杨氏对藏书整理的目录学成果,以及基于保守藏书理念下的藏书对外有限利用,捋清了海源阁藏书散佚的基本过程、去向与大体归宿。 本书作者在对历史细节的描写与论述时并不一味地参考相关的学术文章,而是以大量的书目题识内容为根据,这不仅还原了当初的历史事实,而且纠正了一定数量以讹传讹的不正确说法。在论述到海源阁所藏善本典籍不同时期的递藏情况时,均有与之相对应的传承递藏图加以形象表示,如将全书的传承递藏图前后相联,就能成为一幅海源阁善本典籍递藏归宿流向图史。这种形象地表述藏书递藏关系的做法为本书作者首创,最早见于发表在2000年第二期《中国典籍与文化》上的《析海源阁藏书》一文。这次书中的递藏结构传承图更为丰富,更加细化,更抵近历史原貌。 该书是一部内容翔实,现今为数不多的私家藏书楼历史个案的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