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在诗已开始失去辉煌的晚唐五代,词正在以朝气蓬勃之势兴起。这种并非以抒情言志为目的而只是在歌酒宴席上为娱乐而作的配乐歌词,凭着什么竟能够在不久以后的宋代形成了不亚于唐诗的辉煌?这里面的消息,在花间的温、韦,南唐的冯、李词作中已露端倪。叶嘉莹教授以她娓娓的讲述,带领我们在词之历史长河的上游徜徉观览,把花间与南唐词的妙处尽收眼底,并向我们透露了这些为娱乐而作的歌词之所以能够超越自身的淫靡与浅俗而跻身于文学殿堂与诗分庭抗礼的秘密之所在。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专家学者评论诗词,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不仅结合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作者生平,还有选词用字的艺术性韵律性独到性,合在一起构成这些词人的个人特色。这样的诗词讲评好专业,非研究精深、造诣高明者不能为之。从前也看过不少讲诗词的书文,很多都是根据一首或几首,简单说说历史年代,说说作者感情生活。好是很好,浅显易懂,但和真正学者放在一起,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不免有浮于表面之嫌。然而浅显也有浅显的好处。如果十几年前,刚开始诗词启蒙的我就看到这样专业、高深的讲述,很可能会知难而退。总之,叶嘉莹先生的词话,还是需要有一定诗词知识积累再读,体验感会更好。书里主要写了四位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李后主。真要感谢叶先生,在诗词辨析方面领人入门。以前我总觉得,除了辛弃疾苏轼岳飞等几位比较豪放恢宏之外,其他词人都差不多。要么花间,要么婉约,都是用漂亮字词,填充一首首离愁别绪,相思缱绻。美则美矣,没有灵魂。读完才恍悟,原来每首词之间差别这样大。有人是“琵琶金翠羽”,有人是“弦上黄莺语”,有人是“和泪试严妆”,风格文笔,各各不同,真正千人千面,风姿迥异。简单了解了下叶先生迄今为止人生经历,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意。怹一生颠沛流离,去国怀乡,与亲人祖国都聚少离多,依然醉心学术,呕心沥血,实在让人不敬佩也难。正如先生词里的自喻——“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
文如其人,课也如其人。读完顾随先生,再读叶老师,真的是风格迥异。顾随就像一个得道高僧,字字珠玑,但需要学生多“悟”,同时又天马行空,读其文,除了学诗词,对于做人授课都有很多启发。而叶老师作为女性,读其文真如见其人听其课:一位温婉、体贴、耐心、逻辑严密、博学的师者娓娓道来,细致入微,生怕学生听不懂。很多大家,无缘成为其学生,只能多读其书了。
古来解析评论诗词者众,然得诗词三昧者唯叶嘉莹一人而已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专家学者评论诗词,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不仅结合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作者生平,还有选词用字的艺术性韵律性独到性,合在一起构成这些词人的个人特色。这样的诗词讲评好专业,非研究精深、造诣高明者不能为之。从前也看过不少讲诗词的书文,很多都是根据一首或几首,简单说说历史年代,说说作者感情生活。好是很好,浅显易懂,但和真正学者放在一起,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不免有浮于表面之嫌。然而浅显也有浅显的好处。如果十几年前,刚开始诗词启蒙的我就看到这样专业、高深的讲述,很可能会知难而退。总之,叶嘉莹先生的词话,还是需要有一定诗词知识积累再读,体验感会更好。书里主要写了四位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李后主。真要感谢叶先生,在诗词辨析方面领人入门。以前我总觉得,除了辛弃疾苏轼岳飞等几位比较豪放恢宏之外,其他词人都差不多。要么花间,要么婉约,都是用漂亮字词,填充一首首离愁别绪,相思缱绻。美则美矣,没有灵魂。读完才恍悟,原来每首词之间差别这样大。有人是“琵琶金翠羽”,有人是“弦上黄莺语”,有人是“和泪试严妆”,风格文笔,各各不同,真正千人千面,风姿迥异。简单了解了下叶先生迄今为止人生经历,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意。怹一生颠沛流离,去国怀乡,与亲人祖国都聚少离多,依然醉心学术,呕心沥血,实在让人不敬佩也难。正如先生词里的自喻——“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
文如其人,课也如其人。读完顾随先生,再读叶老师,真的是风格迥异。顾随就像一个得道高僧,字字珠玑,但需要学生多“悟”,同时又天马行空,读其文,除了学诗词,对于做人授课都有很多启发。而叶老师作为女性,读其文真如见其人听其课:一位温婉、体贴、耐心、逻辑严密、博学的师者娓娓道来,细致入微,生怕学生听不懂。很多大家,无缘成为其学生,只能多读其书了。
古来解析评论诗词者众,然得诗词三昧者唯叶嘉莹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