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对丞相逝去后的蜀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让一个历史旁观者对历史的无常演变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扼腕叹息。作为观看完三国演义后的一本补充书籍,这个角度是我此前从未观看过的,很感谢自己打开了这一本书。[微笑]
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而蜀汉灭亡于公元263年,等于诸葛亮死后,蜀汉还存在了29年,可是这一段时间,通常是三国历史著作的“盲区”,同时代曹魏有“司马代曹”的血腥政变,孙吴有“两宫之变”的残酷内斗,感觉蜀汉没有任何大事件,就是在平静中慢慢走向死亡。再加上蜀汉史料不足,所以很少有人去专门研究蜀汉这段时间的历史,作者算是补上了这个漏洞。先说优点,作者能客观看待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这基本上已经超越95%的三国爱好者了。在《三国演义》等书籍的影响下,蜀汉阵营的人物被不断拔高,特别是关羽和诸葛亮,更是成为代表民族精神的“完人”(关羽一个水平70分的统帅,被说成了“三国第一猛将。诸葛亮政治98分,军事撑死80分,被吹成了文武全才的神人)。特别是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的扬优藏缺,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比如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精心治理南中“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但是我当时看史料,就能看到有刘胄等人的多次反叛。诸葛亮的南中治理,实际上是一面扶持南中大姓(所以孟获等大姓不再造反),一面强化对南中少数民族的统治和剥削。诸葛亮的北伐确实加大了对蜀汉底层人民的剥削,成果不大(得了武都,阴平两个空郡),损失却不小(马谡那次就有重大伤亡),所以诸葛亮并不像后世吹捧的,用天才的经济手段出售蜀锦,让蜀汉天天打仗而民不加赋。用脑子想想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吧,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社会,有一个用经济手段创富,而完全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影响的例子吗?诸葛亮其实厉害在依法治国和思想宣传上面。就好比我们建国初年的抗美援朝,大家自己吃不饱饭也愿意把物资捐给国家,支持解放军抗美援朝,不是大家不苦,而是在伟大的理想面前,每个人都愿意做牺牲。这才是诸葛亮治蜀的伟大之处。但是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汉官场的堕落,人民理想的丧失,明明北伐事情没变,但是人民却不再支持了。好比现在如果再打抗美援朝,再让大家捐款捐物,肯定有很多人说,那帮戴230万耳环的人捐不捐,凭什么我累死累活,国家发展我没享受到,国家有不足,第一个找我们老百姓要呢。蜀汉后期其实也是如此,不是事情变了,而是人心思变,除了蜀汉最上层的一小波人,蜀汉从上到下都对这个政权失去信心了。文中对蒋琬,费祎,姜维,刘禅等人的评价都算是比较客观。总体上都是贬大于褒,蜀汉粉丝估计看了要破防(其实很客观,诸葛亮死后,蜀汉江河日下,一天一个台阶往下,那对蜀汉领导层评价肯定是过大于功的。总不
这本书让我对丞相逝去后的蜀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让一个历史旁观者对历史的无常演变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扼腕叹息。作为观看完三国演义后的一本补充书籍,这个角度是我此前从未观看过的,很感谢自己打开了这一本书。[微笑]
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而蜀汉灭亡于公元263年,等于诸葛亮死后,蜀汉还存在了29年,可是这一段时间,通常是三国历史著作的“盲区”,同时代曹魏有“司马代曹”的血腥政变,孙吴有“两宫之变”的残酷内斗,感觉蜀汉没有任何大事件,就是在平静中慢慢走向死亡。再加上蜀汉史料不足,所以很少有人去专门研究蜀汉这段时间的历史,作者算是补上了这个漏洞。先说优点,作者能客观看待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这基本上已经超越95%的三国爱好者了。在《三国演义》等书籍的影响下,蜀汉阵营的人物被不断拔高,特别是关羽和诸葛亮,更是成为代表民族精神的“完人”(关羽一个水平70分的统帅,被说成了“三国第一猛将。诸葛亮政治98分,军事撑死80分,被吹成了文武全才的神人)。特别是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的扬优藏缺,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比如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精心治理南中“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但是我当时看史料,就能看到有刘胄等人的多次反叛。诸葛亮的南中治理,实际上是一面扶持南中大姓(所以孟获等大姓不再造反),一面强化对南中少数民族的统治和剥削。诸葛亮的北伐确实加大了对蜀汉底层人民的剥削,成果不大(得了武都,阴平两个空郡),损失却不小(马谡那次就有重大伤亡),所以诸葛亮并不像后世吹捧的,用天才的经济手段出售蜀锦,让蜀汉天天打仗而民不加赋。用脑子想想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吧,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社会,有一个用经济手段创富,而完全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影响的例子吗?诸葛亮其实厉害在依法治国和思想宣传上面。就好比我们建国初年的抗美援朝,大家自己吃不饱饭也愿意把物资捐给国家,支持解放军抗美援朝,不是大家不苦,而是在伟大的理想面前,每个人都愿意做牺牲。这才是诸葛亮治蜀的伟大之处。但是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汉官场的堕落,人民理想的丧失,明明北伐事情没变,但是人民却不再支持了。好比现在如果再打抗美援朝,再让大家捐款捐物,肯定有很多人说,那帮戴230万耳环的人捐不捐,凭什么我累死累活,国家发展我没享受到,国家有不足,第一个找我们老百姓要呢。蜀汉后期其实也是如此,不是事情变了,而是人心思变,除了蜀汉最上层的一小波人,蜀汉从上到下都对这个政权失去信心了。文中对蒋琬,费祎,姜维,刘禅等人的评价都算是比较客观。总体上都是贬大于褒,蜀汉粉丝估计看了要破防(其实很客观,诸葛亮死后,蜀汉江河日下,一天一个台阶往下,那对蜀汉领导层评价肯定是过大于功的。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