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当她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尽管不被世人理解,她也依然坚持下去。这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面对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社会,她奋起反抗。
心情沉重的看完了全书,似懂非懂,无奈更多一些吧。你不吃肉就要被人吃掉。坚持自我很难,可能会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异类,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没有真正理解你的人,你的世界只有自己。病态的世界,滋生出病态的心理,病态的想法。也许只有在这份病态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家人的不支持,丈夫的不理解,姐夫的私欲,姐姐的不懂。其实和大部分家庭成员一样,谁也无法理解自己感同身受。是儿时的阴影。作者的脑洞大开,写作风格挺新
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男人去照顾女人的内心,所有的相处只是为了一己私利,一旦女人没有了用处,会被殴打、谩骂和践踏。最后只有女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维持着对世界仅剩的遐想,气氛压抑,却有一股力量在绝望中试图推翻,倒立成为一棵独立的安静的树,对所谓的正派做默默的反抗。语言简洁干净,城市环境和人物的特点描写清晰,是我比较喜欢的。
很短的故事,读起来舍不得听下。有一个观点很触动我。树木都是倒立的,头在泥土里,是生命的根本。往上,是繁茂的枝叶和会开出的花朵。确实是如此,所以,植物的视野和人类不同。再者,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哪个是梦?哪个才是醒来的世界?
一直在思考,家庭或人与人之间组合的意义,到底是1 1>2的相互支持还是1 1<2的相互制约?所谓的“人生赢家”、“人生自由”与这种组合关系是如何平衡的共生发展?也许,人活一世的意义就是探索这个问题。
三篇情节相互独立、又人物连贯的作品!生活不易,那些在冷漠与压力下生活的人更为不易。三篇作品人物虽少,但刻化比较成功;情节也不复杂,但故事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发生了连锁反应。看来人还是有点理想或企图心为好,增强抵御力,那怕带泪也要迎接晨光与月色。
文字尖锐,树火部分大段大段具有画面感的文字让人沉溺其中,第三部分我觉得很有爆发力,与前面看似平静的描述形成对比,有种静水流深的疯感,妹夫是无趣自私却符合社会期待的普通人,妹妹是一直带着火星某天突然燃烧的死灰,姐夫是用艺术包装下流的懦夫,姐姐是用平静压抑绝望的死水,东亚的家庭关系充满了“为你好”的“爱”,没人想听被漠视的声音,也并没人真的想为他人负责,他们只想找到一条最容易的路,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责任,整体来说,很不错。
怀着对诺奖的信任拜读了一遍《素食者》读完久久不能释怀。热爱自己生长的土地,做利他之事是我的价值核心,揭露自己生长的土地上的丑恶是诺奖获得者的共性。二者的平衡点在哪里?如何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兼顾初心?责任是敬畏法律、敬畏天地的原动力,也是告别低俗的常备药。风马牛不相及的凌乱是内心深处的映射,也是自我疗愈时井口喷出的紫蔼。我本凡人,偶入小巷,见伤自怜,只因见蝶。
父权环境里的单方面暴力和主流规则中的逆流者被凝视直至屠戮,其中的承受者都是女性,恐怖但真实。英惠吃素,并且不听劝告,无视斥责,拒绝顺从,父亲的做法是毫不犹豫的当众打她并强行往她嘴里塞肉;母亲则带着经历过的心有余悸说出,“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会吃掉你。”父权或主流都容不下忤逆者,尤其当她是个女人,不想说话就不说?不想吃肉就不吃?她不是疯了是什么?英惠不遵守规则,她就只有“疯了”才能活下去。“我以为是因为肉。我以为不吃肉,那些脸就不会再出现了,但是并没有。所以……我终于知道了。那都是我肚子里的脸,都是从我肚子里浮现出来的脸。”这是英惠的梦,杀人、被杀、吃肉、流血,她以为不吃肉就可以不再做梦,可是并没有,当她知道那些“脸”来自于自身,是附着在“女性”这个身份上的压迫、不公、粗暴、毁灭,这一切是与生俱来的吗?英惠想反抗,但是全社会都不允许,不但不允许还要驯化她,英惠无处躲藏只能一再退化,从家庭退化到精神病院进而退到森林,从吃素退化到拒绝进食,从人退化成植物不够还要上下颠倒以手为足。如果不反抗继续麻木混沌,英惠就是姐姐,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无论多少年都换不来丈夫的尊敬,直到目睹他强迫了妹妹,在这之前,姐姐被现实撕裂的痛苦折磨的夜夜无法入睡,是身为母亲的责任和没有方向的迷茫,让姐姐亲手折断翅膀回到社会赋予她的位置。而英惠的遭遇,让姐姐仁惠觉醒,最后以理解者、保护者的姿态,扛着重压和责任,成为英惠这棵树的翅膀。丈夫娶英惠,因为她不惧危险性深具实用性,艺术家姐夫视英惠为灵感来源,因为“从小姨子的身上感受到了某种树木未经修剪过的野生力量。”,“是意味着不会拒绝,也不会畏惧的微笑。”姐夫的懦弱和一点点艺术性,让他看到英惠虚弱外表下的无坚不摧,他向往纠结挣扎,最终还是用男人对待女人的方式对待英惠,在暴露于世的那一刻想像鸟一样飞走,却最终只能消失于人海。他们无视她们又离不开她们,他们打压她们却自以为在施舍,他们蔑视她们却只有通过她们才能实现幻想。评委的标准我不想了解,只以我个人的观感体验来说,《素食者》就是典型的韩国文学,像他们的电影一样,诚然是在深刻、尖锐的剖析现实,但始终还是有个隐形的套路,也许这正是现实和作品无奈又讽刺的互照。
英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当她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尽管不被世人理解,她也依然坚持下去。这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面对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社会,她奋起反抗。
心情沉重的看完了全书,似懂非懂,无奈更多一些吧。你不吃肉就要被人吃掉。坚持自我很难,可能会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异类,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没有真正理解你的人,你的世界只有自己。病态的世界,滋生出病态的心理,病态的想法。也许只有在这份病态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家人的不支持,丈夫的不理解,姐夫的私欲,姐姐的不懂。其实和大部分家庭成员一样,谁也无法理解自己感同身受。是儿时的阴影。作者的脑洞大开,写作风格挺新
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男人去照顾女人的内心,所有的相处只是为了一己私利,一旦女人没有了用处,会被殴打、谩骂和践踏。最后只有女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维持着对世界仅剩的遐想,气氛压抑,却有一股力量在绝望中试图推翻,倒立成为一棵独立的安静的树,对所谓的正派做默默的反抗。语言简洁干净,城市环境和人物的特点描写清晰,是我比较喜欢的。
很短的故事,读起来舍不得听下。有一个观点很触动我。树木都是倒立的,头在泥土里,是生命的根本。往上,是繁茂的枝叶和会开出的花朵。确实是如此,所以,植物的视野和人类不同。再者,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哪个是梦?哪个才是醒来的世界?
一直在思考,家庭或人与人之间组合的意义,到底是1 1>2的相互支持还是1 1<2的相互制约?所谓的“人生赢家”、“人生自由”与这种组合关系是如何平衡的共生发展?也许,人活一世的意义就是探索这个问题。
三篇情节相互独立、又人物连贯的作品!生活不易,那些在冷漠与压力下生活的人更为不易。三篇作品人物虽少,但刻化比较成功;情节也不复杂,但故事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发生了连锁反应。看来人还是有点理想或企图心为好,增强抵御力,那怕带泪也要迎接晨光与月色。
文字尖锐,树火部分大段大段具有画面感的文字让人沉溺其中,第三部分我觉得很有爆发力,与前面看似平静的描述形成对比,有种静水流深的疯感,妹夫是无趣自私却符合社会期待的普通人,妹妹是一直带着火星某天突然燃烧的死灰,姐夫是用艺术包装下流的懦夫,姐姐是用平静压抑绝望的死水,东亚的家庭关系充满了“为你好”的“爱”,没人想听被漠视的声音,也并没人真的想为他人负责,他们只想找到一条最容易的路,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责任,整体来说,很不错。
怀着对诺奖的信任拜读了一遍《素食者》读完久久不能释怀。热爱自己生长的土地,做利他之事是我的价值核心,揭露自己生长的土地上的丑恶是诺奖获得者的共性。二者的平衡点在哪里?如何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兼顾初心?责任是敬畏法律、敬畏天地的原动力,也是告别低俗的常备药。风马牛不相及的凌乱是内心深处的映射,也是自我疗愈时井口喷出的紫蔼。我本凡人,偶入小巷,见伤自怜,只因见蝶。
父权环境里的单方面暴力和主流规则中的逆流者被凝视直至屠戮,其中的承受者都是女性,恐怖但真实。英惠吃素,并且不听劝告,无视斥责,拒绝顺从,父亲的做法是毫不犹豫的当众打她并强行往她嘴里塞肉;母亲则带着经历过的心有余悸说出,“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会吃掉你。”父权或主流都容不下忤逆者,尤其当她是个女人,不想说话就不说?不想吃肉就不吃?她不是疯了是什么?英惠不遵守规则,她就只有“疯了”才能活下去。“我以为是因为肉。我以为不吃肉,那些脸就不会再出现了,但是并没有。所以……我终于知道了。那都是我肚子里的脸,都是从我肚子里浮现出来的脸。”这是英惠的梦,杀人、被杀、吃肉、流血,她以为不吃肉就可以不再做梦,可是并没有,当她知道那些“脸”来自于自身,是附着在“女性”这个身份上的压迫、不公、粗暴、毁灭,这一切是与生俱来的吗?英惠想反抗,但是全社会都不允许,不但不允许还要驯化她,英惠无处躲藏只能一再退化,从家庭退化到精神病院进而退到森林,从吃素退化到拒绝进食,从人退化成植物不够还要上下颠倒以手为足。如果不反抗继续麻木混沌,英惠就是姐姐,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无论多少年都换不来丈夫的尊敬,直到目睹他强迫了妹妹,在这之前,姐姐被现实撕裂的痛苦折磨的夜夜无法入睡,是身为母亲的责任和没有方向的迷茫,让姐姐亲手折断翅膀回到社会赋予她的位置。而英惠的遭遇,让姐姐仁惠觉醒,最后以理解者、保护者的姿态,扛着重压和责任,成为英惠这棵树的翅膀。丈夫娶英惠,因为她不惧危险性深具实用性,艺术家姐夫视英惠为灵感来源,因为“从小姨子的身上感受到了某种树木未经修剪过的野生力量。”,“是意味着不会拒绝,也不会畏惧的微笑。”姐夫的懦弱和一点点艺术性,让他看到英惠虚弱外表下的无坚不摧,他向往纠结挣扎,最终还是用男人对待女人的方式对待英惠,在暴露于世的那一刻想像鸟一样飞走,却最终只能消失于人海。他们无视她们又离不开她们,他们打压她们却自以为在施舍,他们蔑视她们却只有通过她们才能实现幻想。评委的标准我不想了解,只以我个人的观感体验来说,《素食者》就是典型的韩国文学,像他们的电影一样,诚然是在深刻、尖锐的剖析现实,但始终还是有个隐形的套路,也许这正是现实和作品无奈又讽刺的互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