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发生在东京柯尔特西亚大饭店的第三个案子了,难免有许多雷同之处,所以前面就略显平淡,没有让人追着看下去的欲望。转折出现在那对用假名的夫妇入住后,而新田认识的前检察官,居然成了破解案件的关键人物。文中所探讨的,关于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量刑过轻的现象,其实不止存在于日本,遗属们对于没有受到惩罚的罪犯的恨意,失去亲人的痛苦,都需要一个渠道抒发出来,于是就发生了本案。最后的结局似乎是大快人心的,案中所涉及的所有遗属的仇都报了,最后受惩罚的,也是原本逃脱的罪犯,但是遗属们的心并没有得到救赎,他们所期望的,并不是罪犯的死亡,而是罪犯对自己行为的忏悔。
情感减少,法律和伦理矛盾增加,救赎依然是东野小说永恒的主题。 同为老粉,我觉得真没必要对他太过苛刻,好的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重点是那个作家自己都不知如何盼来的一生一次或几次的灵感。他年纪也大了,那么富裕还坚持写,诚意够了。至于能不能再写出嫌疑人白夜行秘密级别的神作,看运气。
不错,比写滑雪有意思多了
已阅
直到最后才明白真相
还可以吧。
怎么说呢,故事内容很吸引我。环环相扣,没有什么特别突兀别扭的地方。特别是越到后期,谜底快要揭晓时更是扣人心弦。不得不感慨一句,还得是东野圭吾。
假面饭店的续作,但为什么平台没有假面饭店这本书。。。。
不难看,是一本适合用来调剂心情和打发时间的快餐式小说,阅读全程不费劲,因为根本不会用到脑子。如今的东野圭吾,只要不对他报任何期待,就不会失望。其作家生涯中期那股灵气早就被消磨殆尽,如今是既不知道该怎么写推理,也不知道该怎么写社会派。并且作为一名纯粹由商业价值驱动的作家,看得出东野圭吾实在太想吃“女性主义”这碗饭了,可又无法违背他内心根深蒂固的某种偏见,于是才会塑造出「梓」这样一个硬邦邦又扁平又拧巴又刻板的“女强人”形象。整本书本质是一部鸡汤文学,安排了一个最适合充当凶手的人来充当凶手,从而避免了任何可能造成争议和冲突的要素,同时安排书中角色就某项社会议题喋喋不休发表着“正论”。而所谓正论,左不过正确且无用的废话,是无法令读者内心产生半点涟漪的。正如我开头所言——读这种书,是完全不需要用到脑子的。
这已经是发生在东京柯尔特西亚大饭店的第三个案子了,难免有许多雷同之处,所以前面就略显平淡,没有让人追着看下去的欲望。转折出现在那对用假名的夫妇入住后,而新田认识的前检察官,居然成了破解案件的关键人物。文中所探讨的,关于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量刑过轻的现象,其实不止存在于日本,遗属们对于没有受到惩罚的罪犯的恨意,失去亲人的痛苦,都需要一个渠道抒发出来,于是就发生了本案。最后的结局似乎是大快人心的,案中所涉及的所有遗属的仇都报了,最后受惩罚的,也是原本逃脱的罪犯,但是遗属们的心并没有得到救赎,他们所期望的,并不是罪犯的死亡,而是罪犯对自己行为的忏悔。
情感减少,法律和伦理矛盾增加,救赎依然是东野小说永恒的主题。 同为老粉,我觉得真没必要对他太过苛刻,好的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重点是那个作家自己都不知如何盼来的一生一次或几次的灵感。他年纪也大了,那么富裕还坚持写,诚意够了。至于能不能再写出嫌疑人白夜行秘密级别的神作,看运气。
不错,比写滑雪有意思多了
已阅
直到最后才明白真相
还可以吧。
怎么说呢,故事内容很吸引我。环环相扣,没有什么特别突兀别扭的地方。特别是越到后期,谜底快要揭晓时更是扣人心弦。不得不感慨一句,还得是东野圭吾。
假面饭店的续作,但为什么平台没有假面饭店这本书。。。。
不难看,是一本适合用来调剂心情和打发时间的快餐式小说,阅读全程不费劲,因为根本不会用到脑子。如今的东野圭吾,只要不对他报任何期待,就不会失望。其作家生涯中期那股灵气早就被消磨殆尽,如今是既不知道该怎么写推理,也不知道该怎么写社会派。并且作为一名纯粹由商业价值驱动的作家,看得出东野圭吾实在太想吃“女性主义”这碗饭了,可又无法违背他内心根深蒂固的某种偏见,于是才会塑造出「梓」这样一个硬邦邦又扁平又拧巴又刻板的“女强人”形象。整本书本质是一部鸡汤文学,安排了一个最适合充当凶手的人来充当凶手,从而避免了任何可能造成争议和冲突的要素,同时安排书中角色就某项社会议题喋喋不休发表着“正论”。而所谓正论,左不过正确且无用的废话,是无法令读者内心产生半点涟漪的。正如我开头所言——读这种书,是完全不需要用到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