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性格鲜明,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朋友所经历的事件被串连起来,读的时候潜意识中会认为这就是真实事件。从另一个朝鲜韩国视角了解了一些不是很了解的朝鲜战争期间人民的状况。 会心疼三川的无奈和愧疚感,对新雨大婶和大叔充满爱意,想对年幼的英玉和喜子轻轻抚摸,也会对阿春和燕麦的故事落泪不止,当然对曾祖父,祖父,爸爸和出轨夫充满了负面情绪。 [加油]期待作者的下一部长篇,也感恩译者的付出。
评语用《活着》来形容属实高估这部作品,看完了以后,总觉得有点无病呻吟的意味,我以为她会更有深度或者讲一些自己对于女性认知的观点,可是我只看到她在抱怨男性,抱怨男女关系,或者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不理解,总之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收获不大。
与我所读的传统的中国文学不同,这本书淡化了男性的存在,更多的细微地去刻画女性之间的情感,细腻,充满温情和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新雨大叔,一个温暖幽默,脖子长长的,高大的男人。和书中众多男性形成了对比。淡化男性存在并不说明男性不重要,恰恰相反,男性对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甚至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贯穿始终的女性主义光辉,无论身处何种代际矛盾中,女性本身的坚强光芒是无法遮掩的。依靠自己,会有无穷的力量,生命如此顽强,尽管满目创伤仍不绝望。
每每读到这样的故事,我都觉得压抑,发现自己不能跳出自己的认知去理解那个时代人,那个时代的事。在自己的认知里拧巴。为什么不没为自己过,活的那么艰辛,痛苦。欣慰的是能看到每一代人都在成长。
作为姐姐出生,却被当做“超生子”东躲西藏的我;作为父亲常年出轨,时常要修补破碎母亲的我;作为弟弟是同性恋,要隐瞒秘密的我;作为妻子的我;作为母亲的我——在这本书里能真正找到我自己。仅仅是自己。
这本书我每晚睡觉前会看看,文字很朴实,内容也平常,没有那么些惊心动魄,但岁月温润朴实无华。会给人一种安静下来的力量,会将自己带入到那个时代,那个我们熟知的战争年代其他国家和家庭的故事,是一家三代的女性温暖力量,是女性友情的支撑,一点一点给智妍带去温暖,也是主人公智妍的自我救赎与成长的故事。从前车马很慢,一个故事,可以讲到天明,可以贯穿一辈子,一种友谊、情谊可以思恋一辈子~
情感描写很细腻,曾祖母和祖母之间着墨甚多,妈妈和“我”也不少,祖母和妈妈之间却有些潦草了,有点遗憾。另外,我以为,口述别人的人生,过于细反而会破坏真实感,想必对作家来说,也是个困境。
第一次读韩国的书,在平铺直叙以及不长的篇幅的文字中作者描写了从外曾祖母到外祖母,再到妈妈和“我”这四代女性在长达百年时间里发生的故事。女性作家,描写女性角色,这本小说可以说妥妥的是一本女性主义作品。而女性主义作品中总会出现对传统男性主导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女性反抗与独立的赞许:外曾祖父解救了身为“白丁”的外曾祖母并希望她能感恩戴德,而外曾祖母则高高昂起头颅;外祖母被包办婚姻蒙骗嫁给了有妇之夫却坚决反抗独自抚养了法律上不是母女关系的妈妈;父母倾向于同情出轨离婚的女婿而“我”则勇敢面对所谓离婚女人的羞耻。当然在描写独立女性的同时,书中对女性和女性之间的情谊也让人印象深刻:“从外曾祖母和新雨大婶,到外祖母和喜子,妈妈和明姬阿姨,智妍和智友,她们即是心意相通的朋友,也是互相搀扶的亲人。”书中为数不多的男性角色几乎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男子主义,从我了解的信息来看,韩国男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我支持女性主义的崛起,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像是智妍甚至是喜子这样的女性出现,同时也反过来推动男性变得更好。
一开始因为介绍中“韩版《秋园》”而读这本书,读完后觉得这样的介绍是对其的不尊重,低估了这本书。在看《秋园》时我的心情一直是愤怒和绝望,愤怒的是女性都遭受那样非人的对待,绝望的是受苦受难的当事人表现出一种“这就是我的命,没办法改变”的悲观情绪,虽然理解时代的局限会伴随着苦难,但是四代人,包括作者杨女士本人也默认了“命”这一毫无根据的说法,这一点在《芝麻豆子茶》中有明显的表现,过的苦是命,过的好也是命,虽心疼女性长辈的辛苦,又觉得逆来顺受才是最好的态度,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说到这本《明亮的夜晚》被称为“韩版《秋园》”也许是因为同样用插叙的手法写了四代女性之间的关联故事,表达的思想确实完全不同的,是一种觉醒、自尊、自爱的观念,人生来不是为了受苦的,而是为了有好事发生。喜子经过努力成功、“我”经过努力做科学相关的工作,祖母和妈妈对离婚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国内应该是相反的情况),这些也许就是一种冲破世俗的力量。第一次看韩国文学,翻译通俗易懂也很有原文所在地特色,结合两国不同的文化,两本书都是佳作,是对女性想法的重视,后者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认知,希望每个女孩都能爱自己。
人物性格鲜明,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朋友所经历的事件被串连起来,读的时候潜意识中会认为这就是真实事件。从另一个朝鲜韩国视角了解了一些不是很了解的朝鲜战争期间人民的状况。 会心疼三川的无奈和愧疚感,对新雨大婶和大叔充满爱意,想对年幼的英玉和喜子轻轻抚摸,也会对阿春和燕麦的故事落泪不止,当然对曾祖父,祖父,爸爸和出轨夫充满了负面情绪。 [加油]期待作者的下一部长篇,也感恩译者的付出。
评语用《活着》来形容属实高估这部作品,看完了以后,总觉得有点无病呻吟的意味,我以为她会更有深度或者讲一些自己对于女性认知的观点,可是我只看到她在抱怨男性,抱怨男女关系,或者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不理解,总之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收获不大。
与我所读的传统的中国文学不同,这本书淡化了男性的存在,更多的细微地去刻画女性之间的情感,细腻,充满温情和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新雨大叔,一个温暖幽默,脖子长长的,高大的男人。和书中众多男性形成了对比。淡化男性存在并不说明男性不重要,恰恰相反,男性对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甚至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贯穿始终的女性主义光辉,无论身处何种代际矛盾中,女性本身的坚强光芒是无法遮掩的。依靠自己,会有无穷的力量,生命如此顽强,尽管满目创伤仍不绝望。
每每读到这样的故事,我都觉得压抑,发现自己不能跳出自己的认知去理解那个时代人,那个时代的事。在自己的认知里拧巴。为什么不没为自己过,活的那么艰辛,痛苦。欣慰的是能看到每一代人都在成长。
作为姐姐出生,却被当做“超生子”东躲西藏的我;作为父亲常年出轨,时常要修补破碎母亲的我;作为弟弟是同性恋,要隐瞒秘密的我;作为妻子的我;作为母亲的我——在这本书里能真正找到我自己。仅仅是自己。
这本书我每晚睡觉前会看看,文字很朴实,内容也平常,没有那么些惊心动魄,但岁月温润朴实无华。会给人一种安静下来的力量,会将自己带入到那个时代,那个我们熟知的战争年代其他国家和家庭的故事,是一家三代的女性温暖力量,是女性友情的支撑,一点一点给智妍带去温暖,也是主人公智妍的自我救赎与成长的故事。从前车马很慢,一个故事,可以讲到天明,可以贯穿一辈子,一种友谊、情谊可以思恋一辈子~
情感描写很细腻,曾祖母和祖母之间着墨甚多,妈妈和“我”也不少,祖母和妈妈之间却有些潦草了,有点遗憾。另外,我以为,口述别人的人生,过于细反而会破坏真实感,想必对作家来说,也是个困境。
第一次读韩国的书,在平铺直叙以及不长的篇幅的文字中作者描写了从外曾祖母到外祖母,再到妈妈和“我”这四代女性在长达百年时间里发生的故事。女性作家,描写女性角色,这本小说可以说妥妥的是一本女性主义作品。而女性主义作品中总会出现对传统男性主导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女性反抗与独立的赞许:外曾祖父解救了身为“白丁”的外曾祖母并希望她能感恩戴德,而外曾祖母则高高昂起头颅;外祖母被包办婚姻蒙骗嫁给了有妇之夫却坚决反抗独自抚养了法律上不是母女关系的妈妈;父母倾向于同情出轨离婚的女婿而“我”则勇敢面对所谓离婚女人的羞耻。当然在描写独立女性的同时,书中对女性和女性之间的情谊也让人印象深刻:“从外曾祖母和新雨大婶,到外祖母和喜子,妈妈和明姬阿姨,智妍和智友,她们即是心意相通的朋友,也是互相搀扶的亲人。”书中为数不多的男性角色几乎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男子主义,从我了解的信息来看,韩国男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我支持女性主义的崛起,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像是智妍甚至是喜子这样的女性出现,同时也反过来推动男性变得更好。
一开始因为介绍中“韩版《秋园》”而读这本书,读完后觉得这样的介绍是对其的不尊重,低估了这本书。在看《秋园》时我的心情一直是愤怒和绝望,愤怒的是女性都遭受那样非人的对待,绝望的是受苦受难的当事人表现出一种“这就是我的命,没办法改变”的悲观情绪,虽然理解时代的局限会伴随着苦难,但是四代人,包括作者杨女士本人也默认了“命”这一毫无根据的说法,这一点在《芝麻豆子茶》中有明显的表现,过的苦是命,过的好也是命,虽心疼女性长辈的辛苦,又觉得逆来顺受才是最好的态度,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说到这本《明亮的夜晚》被称为“韩版《秋园》”也许是因为同样用插叙的手法写了四代女性之间的关联故事,表达的思想确实完全不同的,是一种觉醒、自尊、自爱的观念,人生来不是为了受苦的,而是为了有好事发生。喜子经过努力成功、“我”经过努力做科学相关的工作,祖母和妈妈对离婚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国内应该是相反的情况),这些也许就是一种冲破世俗的力量。第一次看韩国文学,翻译通俗易懂也很有原文所在地特色,结合两国不同的文化,两本书都是佳作,是对女性想法的重视,后者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认知,希望每个女孩都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