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想了解了解波伏娃,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传奇,能看到她的自传真的太好了。波伏娃从童年开始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与爱好。人物自传真的是超有趣的书,波伏娃也有过对身体成长与发育的恐惧,她偷偷看妈妈不让她看的书,在书里去了解性。阅读是一种养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极有效方式。童年时养成的习惯,遇到的人,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拒绝限制而把自己限制住了。自己自然而然地强加给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表现为我的消极被动和缺乏批评意识。我没能始终是居于一切之中心的纯洁信仰,而是成了一种体现。这是一种痛苦的沦落。大家突然赋予我的这种面目,只能让我失望,因为我是像不露真面目的上帝本人一样生活过来的。所以我迅速跌进了谦卑之中。如果我仅仅是其他个人之中的一分子,那么任何区别都无法证实我的高人一等,反而可能转化为我的劣势。父母不再是我可靠的保障。我如此爱莎莎,觉得她比我自己还真实,我是她的负片。我不是追求自己的特点,而是恼怒地忍受自己的特点。”青春期的时候,波伏娃也有很喜欢的朋友——莎莎,很珍惜她能成为自己的朋友。后来我才知道,朋友也是阶段性的,有人靠近,有人离开,都是人生常态。允许他们的靠近和离开,人生便会平和很多很多。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很难把波伏娃与规矩挂钩,在她的回忆录里,童年和青春期的她确实是个很规矩的女孩子。我喜欢波伏娃写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她讲述自己如何渡过的自己的人生,但我不会去看她写的小说,其他很出名的作家写的小说,我也不会去看。 “另一方面我有些极端:要么想获得一切,要么什么也不要。我一旦爱,就爱一生一世,完完全全投入进去。包括我的肉体和我的心灵、我的头脑和我的过去。我拒不接受人家剩余的激情,拒不接受与爱不相干的享乐。老实说,我没有机会体验这些准则是否牢固可靠,因为没有任何勾引去试图动摇我的这些准则。”所有的年轻的女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想法。 这本自传里写的是波伏娃的童年和青年,她家里家教森严,父母都是资产阶级中层,她酷爱阅读与学习,她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目标,她的叛逆期在19岁时提现出来,瞒着父母自己偷偷去或者和朋友一起去去酒吧和咖啡馆冒险,她很努力摆脱自己的阶层禁锢,她读了很多书,考了很多文凭,她想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与她如影随形的还有孤独,是的,孤独是由始至终都存在的。 “我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生,与不可靠的公众的认可绑在一起。”这句话我很喜欢!
没有我期待的好看,比其学术著作感觉差多了,一般吧。
呼~终于结束了这本~和上本看得惊艳的《安详辞世》真是很不一样的絮叨版的波伏瓦啊,文字密度之高,思绪之繁复果然是注定要和萨特纠缠一生的女子。很有趣的是,她的这种书写方式很自然地让我相信写下这些文字的就是那个时期的西蒙娜,巧妙无痕地就摘除了大段时间阻隔的距离。将会看到她回溯岁月的针脚,分秒不停地观看他者,与外界建立起各种不同的关系,但始终谨记确保自己坐稳主宰之位。又让我想起《告别的仪式》一书也是如此,写作纪念的目标明明是萨特,却让身为读者的我没几页就沦陷在波伏瓦的魅力里。从这一点来看,西蒙娜从始至终保有了自己的初心~
一直很想了解了解波伏娃,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传奇,能看到她的自传真的太好了。波伏娃从童年开始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与爱好。人物自传真的是超有趣的书,波伏娃也有过对身体成长与发育的恐惧,她偷偷看妈妈不让她看的书,在书里去了解性。阅读是一种养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极有效方式。童年时养成的习惯,遇到的人,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拒绝限制而把自己限制住了。自己自然而然地强加给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表现为我的消极被动和缺乏批评意识。我没能始终是居于一切之中心的纯洁信仰,而是成了一种体现。这是一种痛苦的沦落。大家突然赋予我的这种面目,只能让我失望,因为我是像不露真面目的上帝本人一样生活过来的。所以我迅速跌进了谦卑之中。如果我仅仅是其他个人之中的一分子,那么任何区别都无法证实我的高人一等,反而可能转化为我的劣势。父母不再是我可靠的保障。我如此爱莎莎,觉得她比我自己还真实,我是她的负片。我不是追求自己的特点,而是恼怒地忍受自己的特点。”青春期的时候,波伏娃也有很喜欢的朋友——莎莎,很珍惜她能成为自己的朋友。后来我才知道,朋友也是阶段性的,有人靠近,有人离开,都是人生常态。允许他们的靠近和离开,人生便会平和很多很多。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很难把波伏娃与规矩挂钩,在她的回忆录里,童年和青春期的她确实是个很规矩的女孩子。我喜欢波伏娃写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她讲述自己如何渡过的自己的人生,但我不会去看她写的小说,其他很出名的作家写的小说,我也不会去看。 “另一方面我有些极端:要么想获得一切,要么什么也不要。我一旦爱,就爱一生一世,完完全全投入进去。包括我的肉体和我的心灵、我的头脑和我的过去。我拒不接受人家剩余的激情,拒不接受与爱不相干的享乐。老实说,我没有机会体验这些准则是否牢固可靠,因为没有任何勾引去试图动摇我的这些准则。”所有的年轻的女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想法。 这本自传里写的是波伏娃的童年和青年,她家里家教森严,父母都是资产阶级中层,她酷爱阅读与学习,她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目标,她的叛逆期在19岁时提现出来,瞒着父母自己偷偷去或者和朋友一起去去酒吧和咖啡馆冒险,她很努力摆脱自己的阶层禁锢,她读了很多书,考了很多文凭,她想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与她如影随形的还有孤独,是的,孤独是由始至终都存在的。 “我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生,与不可靠的公众的认可绑在一起。”这句话我很喜欢!
没有我期待的好看,比其学术著作感觉差多了,一般吧。
呼~终于结束了这本~和上本看得惊艳的《安详辞世》真是很不一样的絮叨版的波伏瓦啊,文字密度之高,思绪之繁复果然是注定要和萨特纠缠一生的女子。很有趣的是,她的这种书写方式很自然地让我相信写下这些文字的就是那个时期的西蒙娜,巧妙无痕地就摘除了大段时间阻隔的距离。将会看到她回溯岁月的针脚,分秒不停地观看他者,与外界建立起各种不同的关系,但始终谨记确保自己坐稳主宰之位。又让我想起《告别的仪式》一书也是如此,写作纪念的目标明明是萨特,却让身为读者的我没几页就沦陷在波伏瓦的魅力里。从这一点来看,西蒙娜从始至终保有了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