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位置以及一个女人的故事都看完了,在这两本故事中女儿和母亲的感情更深刻一些,至少看了女儿和母亲的故事每次都让我震撼一些
她称自己并没有对终极价值的追求,有的只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觉的真实抒发。只有把握自己的心灵自由这一基准,其作品才会有久远的存在价值。
一位杰出的作家,一篇生活朴实、情感真挚的作品!用平淡无奇的语言来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文字不多但激荡心灵。推荐阅读。
上一回诺奖了就读的还是石黑一雄,这回没有首先去读《悠悠岁月》是看到了一种评价说这本会比那本写的更好更触动人。如果没有读过波伏瓦的《安详辞世》,这本或许给我的冲击会更强一些。波伏瓦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哪怕是隔着翻译后的文字,都被波伏瓦手术刀般的锐利吓到,自己对自己的那股子狠劲,力透纸背,逢人必推。同样的主题,安妮(名字都柔和好多)就发挥得更加情理之中,平实地持续地有点后知后觉的丧失感,是失去至亲后可以想见的程度。总的来说,一刷没有颠覆该主题同类书籍在我心里的排名,诺奖加持下我可能期待有点多,不算惊艳,但很妥帖。值得一品。
“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她没有犹疑和惶惑,她称自己并没有对终极价值的追求,有的只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觉的真实抒发。”所以埃尔诺的文字极其贴近生活,那些对话和表情,会让人感觉到和她就只隔了一个街角的距离。即使她书写的是法国,可那个故事里的母亲,就在身边活生生与你对话、隔开一扇窗户吐息。父母和孩子间的阶级多么真实,那种权威的倒错被她轻轻一点,就瞬间整理了东亚家庭中所有歇斯底里的“爱意”。不是不爱,只是父母的爱带着强大的阶级感,所以 “平等交流”极其珍稀,在普通家庭中基本绝迹。那些埋头工作拼命想让孩子们和自己不再一样的父母们,在孩子真正长大时,一边带着自豪和炫耀,一边却也带着不可言说的自卑试图以交换劳动力的方式留在孩子身边。很真实。真抱歉,我不曾了解你,也无法靠近你。以上。
作者在书里写到:“我的母亲出生在下层社会,她一直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我按照母亲的愿望进入了这个掌握语言与思想的世界,我必须将她的故事写出来,为的是让我在这个世界里不觉得太孤单和虚假。”这是让我很有感触和共鸣的一点,我妈妈也是农民,她和我父亲供我上学,现在我大学毕业了,摆脱了务农的命运,进入了她认为非常高级的写字楼中工作。读着这本书,就好像看到了我母亲的样子。
一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短小而精炼,作者对于人物内心的剖白有些非常精准的描写,非常推荐大家看
她在记录母亲一生的脚步。这个书的出发点很让我感动。作者感情很真挚,让人共情。
平淡,真挚。作为诺奖作家,文学性较薄弱。
因此我永远不会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
一个男人的位置以及一个女人的故事都看完了,在这两本故事中女儿和母亲的感情更深刻一些,至少看了女儿和母亲的故事每次都让我震撼一些
她称自己并没有对终极价值的追求,有的只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觉的真实抒发。只有把握自己的心灵自由这一基准,其作品才会有久远的存在价值。
一位杰出的作家,一篇生活朴实、情感真挚的作品!用平淡无奇的语言来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文字不多但激荡心灵。推荐阅读。
上一回诺奖了就读的还是石黑一雄,这回没有首先去读《悠悠岁月》是看到了一种评价说这本会比那本写的更好更触动人。如果没有读过波伏瓦的《安详辞世》,这本或许给我的冲击会更强一些。波伏瓦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哪怕是隔着翻译后的文字,都被波伏瓦手术刀般的锐利吓到,自己对自己的那股子狠劲,力透纸背,逢人必推。同样的主题,安妮(名字都柔和好多)就发挥得更加情理之中,平实地持续地有点后知后觉的丧失感,是失去至亲后可以想见的程度。总的来说,一刷没有颠覆该主题同类书籍在我心里的排名,诺奖加持下我可能期待有点多,不算惊艳,但很妥帖。值得一品。
“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她没有犹疑和惶惑,她称自己并没有对终极价值的追求,有的只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觉的真实抒发。”所以埃尔诺的文字极其贴近生活,那些对话和表情,会让人感觉到和她就只隔了一个街角的距离。即使她书写的是法国,可那个故事里的母亲,就在身边活生生与你对话、隔开一扇窗户吐息。父母和孩子间的阶级多么真实,那种权威的倒错被她轻轻一点,就瞬间整理了东亚家庭中所有歇斯底里的“爱意”。不是不爱,只是父母的爱带着强大的阶级感,所以 “平等交流”极其珍稀,在普通家庭中基本绝迹。那些埋头工作拼命想让孩子们和自己不再一样的父母们,在孩子真正长大时,一边带着自豪和炫耀,一边却也带着不可言说的自卑试图以交换劳动力的方式留在孩子身边。很真实。真抱歉,我不曾了解你,也无法靠近你。以上。
作者在书里写到:“我的母亲出生在下层社会,她一直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我按照母亲的愿望进入了这个掌握语言与思想的世界,我必须将她的故事写出来,为的是让我在这个世界里不觉得太孤单和虚假。”这是让我很有感触和共鸣的一点,我妈妈也是农民,她和我父亲供我上学,现在我大学毕业了,摆脱了务农的命运,进入了她认为非常高级的写字楼中工作。读着这本书,就好像看到了我母亲的样子。
一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短小而精炼,作者对于人物内心的剖白有些非常精准的描写,非常推荐大家看
她在记录母亲一生的脚步。这个书的出发点很让我感动。作者感情很真挚,让人共情。
平淡,真挚。作为诺奖作家,文学性较薄弱。
因此我永远不会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