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程会想起前两天和朋友聊天的内容,在当下抽离出自身,以完全第三者的视角去拆解、审视过去某个时段的自己,看她当时做的选择、说的话和那时的表情。人无法完全共情一个人,甚至连共情过去的自己都很难。所以审视过去才重要,“过去是一种脆弱的、也许是无用的征服,但在我看来却是理解生活、掌控生活的能力的延伸。”不是自怜,只是拆解陈述出现象,从当时的事件中捋出事件和空间的客观,然后写作才开始彰显自己的意义:在某个时刻,读者发现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人。 最后,安妮拆解自己在第一次飞出家进入社会的经历时遇到的性和恶意,回忆的过程也是复原和质问当下的过程,文中多次cue到身体权力和写作的意义,很能踩中很多人的思考路径。评分并不算高,但就那么恰巧,10月22日和朋友聊的话题和这本共鸣到脑子里有爆破音。嘛,这就是意义了。 以上。
个人感觉作者写的三本书中,写她父母的书更好一些,写自己的书,读起来有点模糊不清,困顿的,可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简短、独特、清新,原来只要语言生动内涵深刻,故事情节都已经显得很不重要了,看似平凡枯燥的日常生活情景,读后却令人感到意味隽永,说不出来具体哪部分触发的,但是总体综合感觉良好
阅读过程会想起前两天和朋友聊天的内容,在当下抽离出自身,以完全第三者的视角去拆解、审视过去某个时段的自己,看她当时做的选择、说的话和那时的表情。人无法完全共情一个人,甚至连共情过去的自己都很难。所以审视过去才重要,“过去是一种脆弱的、也许是无用的征服,但在我看来却是理解生活、掌控生活的能力的延伸。”不是自怜,只是拆解陈述出现象,从当时的事件中捋出事件和空间的客观,然后写作才开始彰显自己的意义:在某个时刻,读者发现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人。 最后,安妮拆解自己在第一次飞出家进入社会的经历时遇到的性和恶意,回忆的过程也是复原和质问当下的过程,文中多次cue到身体权力和写作的意义,很能踩中很多人的思考路径。评分并不算高,但就那么恰巧,10月22日和朋友聊的话题和这本共鸣到脑子里有爆破音。嘛,这就是意义了。 以上。
个人感觉作者写的三本书中,写她父母的书更好一些,写自己的书,读起来有点模糊不清,困顿的,可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简短、独特、清新,原来只要语言生动内涵深刻,故事情节都已经显得很不重要了,看似平凡枯燥的日常生活情景,读后却令人感到意味隽永,说不出来具体哪部分触发的,但是总体综合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