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书籍,它让我们通过具体的细小的干扰来改变处于惯性中受困扰的我们,值得推荐给更多读者
还没看,以前看过一本叫《改变1%,你的婚姻会不同》的书,还见过叫《改变1%,改变全部》的书,好奇这本书讲什么?看介绍好像挺有意思的
很多生活中的事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可能所经历的与书中的经历不一样,但总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有的问题,自认为是工作问题,却还能在人际关系的案例中找到答案。可能对自己的问题归类都是有问题的。感谢这本书。
蛮好的书,有许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烦恼案例,可以借鉴借鉴。年轻的时候就没有看到这么好的书,希望现在看了也不迟。开始以为是一本说教、方法论改变的书,原来这是一本心理书籍。
对于一个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人而言,这本书具有一种不带攻击性的诱惑力,成本如此之低,何不看看呢,于是带着些许的期待,打开了这本书。正如书的标题一样,面对现实生活中琐碎而又真实的问题或焦虑,作者给出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和接纳,而且最大程度地做到了不预设和期待,而是巧妙地让提问者观察问题,记录感受,再给出反馈。带着好奇,我仔细体会提问者的反馈,发现改变就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就算没有立竿见影的改变,但也蕴藏着无限向好的生机,不得不佩服作者观察问题的精准,以及无形之中调整视角,在抽丝剥茧之中积极解读的智慧。境由心生,换个视角,我们或许会发现问题不过如此,而且我们自己做得足够好了。 尤其是对于拖延症和自卑感的两个案例,读到他们的焦虑和自我攻击,有种切肤之痛,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也想从他们的案例之中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改善的余地。从作者的建议中,我能感受到面对焦虑或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接纳它本身和自己的状态,允许自己的抵触和排斥甚至与解决问题背道而驰;其次,顺应自己的心意,保留选择的权利,增加对生活或工作的掌控感。最重要的是,看见自己已经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把时间轴拉长,我们便会发现,改变已经悄然发生,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 令人意外的是,从他们的反馈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状况并没有发生快速的逆转,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原有状态。但惊喜的是,他们对自己的焦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大程度的包容,所以他们总体上都变得更加放松了,而这种松弛会激发无限的可能。只有在松弛自在的情况下,我们才可能把事情做好,也才会不断增加自身的价值感和对人生的掌控感。不记得是哪位名家说过,看问题要轻松不要严谨,这很难做到。 按我的理解,其实也就是面对问题或者焦虑,诚实一点,放下期待和预设,真实地尝试解决问题,不求完美,只求完成。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或许可以更加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非我们的情绪。 一言以蔽之,放下完美主义和控制欲,活得轻松自在一点。
在得到上听了李松慰老师的课程,再来找的书看。不仅可以看到老师的心理学知识,还可以看到原来还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各式各样的想法。都在寻求帮助和改变,基本上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得到了改变。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正处于迷茫时期,书上提到的很多问题我也遇到过,这本书不仅给了我勇气也给了我新思路,我们太急功近利,太希望立马就改变,太希望一下子就获得成功,可是很多事情需要知识的积累很多需要你坐的住冷板凳。我开始不再给自己布置很多任务,而是每天一点点的改变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相信我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很有想法的人,会坚持自我的人,我也深知自己能力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我在改变,加油
5%的改变最终能带来大幅的转变,真是不错的方法!总结一下这本书,一个人要想改善和改变自己,需要以下要素:1、问题。也可以说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动机;2、方法。找准方向,提出容易得到正反馈而又不会让人抵触的对策;3、行动。只要行动了,就成功了一半,现在说说再多,不如动起来做!当然,好的方法和着力点能让行动容易实施;4、总结,反馈。有总结反馈,才能看见自己行动后的成果,从而形成正反馈,激励自己继续改善和保持!
人的习惯是有惯性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改变,即使是一点点的改变也要逆着你的习惯惯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你习惯的基础上,加上一点点轻微的改变,哪怕是对你行为的思考,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以为是治拖延亦或是改变的,读后才发现是心灵的疗愈和救赎。在一个个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妄图更好。
这个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书籍,它让我们通过具体的细小的干扰来改变处于惯性中受困扰的我们,值得推荐给更多读者
还没看,以前看过一本叫《改变1%,你的婚姻会不同》的书,还见过叫《改变1%,改变全部》的书,好奇这本书讲什么?看介绍好像挺有意思的
很多生活中的事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可能所经历的与书中的经历不一样,但总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有的问题,自认为是工作问题,却还能在人际关系的案例中找到答案。可能对自己的问题归类都是有问题的。感谢这本书。
蛮好的书,有许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烦恼案例,可以借鉴借鉴。年轻的时候就没有看到这么好的书,希望现在看了也不迟。开始以为是一本说教、方法论改变的书,原来这是一本心理书籍。
对于一个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人而言,这本书具有一种不带攻击性的诱惑力,成本如此之低,何不看看呢,于是带着些许的期待,打开了这本书。正如书的标题一样,面对现实生活中琐碎而又真实的问题或焦虑,作者给出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和接纳,而且最大程度地做到了不预设和期待,而是巧妙地让提问者观察问题,记录感受,再给出反馈。带着好奇,我仔细体会提问者的反馈,发现改变就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就算没有立竿见影的改变,但也蕴藏着无限向好的生机,不得不佩服作者观察问题的精准,以及无形之中调整视角,在抽丝剥茧之中积极解读的智慧。境由心生,换个视角,我们或许会发现问题不过如此,而且我们自己做得足够好了。 尤其是对于拖延症和自卑感的两个案例,读到他们的焦虑和自我攻击,有种切肤之痛,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也想从他们的案例之中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改善的余地。从作者的建议中,我能感受到面对焦虑或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接纳它本身和自己的状态,允许自己的抵触和排斥甚至与解决问题背道而驰;其次,顺应自己的心意,保留选择的权利,增加对生活或工作的掌控感。最重要的是,看见自己已经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把时间轴拉长,我们便会发现,改变已经悄然发生,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 令人意外的是,从他们的反馈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状况并没有发生快速的逆转,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原有状态。但惊喜的是,他们对自己的焦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大程度的包容,所以他们总体上都变得更加放松了,而这种松弛会激发无限的可能。只有在松弛自在的情况下,我们才可能把事情做好,也才会不断增加自身的价值感和对人生的掌控感。不记得是哪位名家说过,看问题要轻松不要严谨,这很难做到。 按我的理解,其实也就是面对问题或者焦虑,诚实一点,放下期待和预设,真实地尝试解决问题,不求完美,只求完成。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或许可以更加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非我们的情绪。 一言以蔽之,放下完美主义和控制欲,活得轻松自在一点。
在得到上听了李松慰老师的课程,再来找的书看。不仅可以看到老师的心理学知识,还可以看到原来还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各式各样的想法。都在寻求帮助和改变,基本上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得到了改变。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正处于迷茫时期,书上提到的很多问题我也遇到过,这本书不仅给了我勇气也给了我新思路,我们太急功近利,太希望立马就改变,太希望一下子就获得成功,可是很多事情需要知识的积累很多需要你坐的住冷板凳。我开始不再给自己布置很多任务,而是每天一点点的改变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相信我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很有想法的人,会坚持自我的人,我也深知自己能力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我在改变,加油
5%的改变最终能带来大幅的转变,真是不错的方法!总结一下这本书,一个人要想改善和改变自己,需要以下要素:1、问题。也可以说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动机;2、方法。找准方向,提出容易得到正反馈而又不会让人抵触的对策;3、行动。只要行动了,就成功了一半,现在说说再多,不如动起来做!当然,好的方法和着力点能让行动容易实施;4、总结,反馈。有总结反馈,才能看见自己行动后的成果,从而形成正反馈,激励自己继续改善和保持!
人的习惯是有惯性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改变,即使是一点点的改变也要逆着你的习惯惯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你习惯的基础上,加上一点点轻微的改变,哪怕是对你行为的思考,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以为是治拖延亦或是改变的,读后才发现是心灵的疗愈和救赎。在一个个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妄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