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标记《战争与和平》依旧没有拜读。这本(现实的)小说包含了前与后都会发生的事情“人最根本的欲望”,我就感觉前面枯燥无味,还是那种……,可是前面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或许见怪不怪了吧!。一切的事情我只想一个人的感受,却从来不想有任何历史背景的代入,这也许就是读书不知其意,也不能深刻,只有淡淡的多愁善感与无感的精神体验。后序把能说的都说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还是感受到很强的白人视角
库切的文学世界,与陀斯妥耶夫的文学世界颇有诸多相似之处。以刻画人性幽暗的内心世界为要旨。
故事发生在后殖民时代的南非。大学教授戴维.卢里,诱惑了自己的女学生,在学校有意想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下,戴维卢里一意孤行将一切和盘托出。学校和小镇是待不下去了,戴维卢里去投奔女儿露西。独自经营农场的女儿露西,雇佣了一名当地黑人作为帮工。 在白人群体逐渐势弱的南非,黑人无论从人数、社会地位、思想意识还是外面的国际环境,两者之间的地位正在发生颠覆性的逆转,故事发生时的白人生活在一种强敌环伺的紧迫和不安的中,我想书中那些成批的被遗弃遗忘的流浪狗,正是这白人群体的投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戴维卢里来到露西的农场,然后发生了不幸。比起不幸带来的愤怒,更让戴维不能接受的是女儿的态度,她什么都明白什么都可以做却什么都不做,甚至选择了最坏的处理方式。随着故事的发展,戴维得知三个侮辱了露西的男人与她的帮工有关,并且是在帮工的授意下,而这一切露西全都知道。 作为露西,一名白人单身同性恋女子,这场不幸于她应该是塌天大祸,但她表现在戴维面前的只有轻微的应激反应,这让戴维的安慰、疼惜、愤怒都无从开口。她不但拒绝了远走他乡的建议,还要把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更让戴维不能接受的是,她为孩子选择的父亲正是那名帮工。露西给我的感觉是她属于这片土地,她愿意顺应潮流将自己融入这里,哪怕是放低自己白人的身份,也许她想用自己的耻辱为白人群体的赎罪。 戴维回了一趟自己家,将自己投入到拜伦的写作中,他用音乐抒发情感,爱恨灵魂在音乐中挥发。戴维一贯清高愤世嫉俗,他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但他不能替露西做选择。他不懂得露西面对耻辱的选择,就像他去探望女学生的父母时,她的父亲说的,你现在做的正是上帝让你做的。结合露西的行为,这带有轮回意味的谶言将是南非大地正要发生的事。
露西的选择让我很是愤怒又在得知其历史观之后,无比感动。卢里老教授最终没办法拯救女儿,并真正放开对女儿的管束,做女儿人生的见证人。结局肯定很不美好,但是,展现到这里,够了。很心疼露西啊!《耻》,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耻辱的一面,就像卢里和学生上床还有面对露西的悲剧只能选择忍受,也像露西怀揣美好愿景却被自己雇佣的黑人侮辱不去反抗,更像小说之外的我们,无从说起的忧伤……库切的文章很有深度!
第二次标记《战争与和平》依旧没有拜读。这本(现实的)小说包含了前与后都会发生的事情“人最根本的欲望”,我就感觉前面枯燥无味,还是那种……,可是前面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或许见怪不怪了吧!。一切的事情我只想一个人的感受,却从来不想有任何历史背景的代入,这也许就是读书不知其意,也不能深刻,只有淡淡的多愁善感与无感的精神体验。后序把能说的都说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还是感受到很强的白人视角
库切的文学世界,与陀斯妥耶夫的文学世界颇有诸多相似之处。以刻画人性幽暗的内心世界为要旨。
故事发生在后殖民时代的南非。大学教授戴维.卢里,诱惑了自己的女学生,在学校有意想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下,戴维卢里一意孤行将一切和盘托出。学校和小镇是待不下去了,戴维卢里去投奔女儿露西。独自经营农场的女儿露西,雇佣了一名当地黑人作为帮工。 在白人群体逐渐势弱的南非,黑人无论从人数、社会地位、思想意识还是外面的国际环境,两者之间的地位正在发生颠覆性的逆转,故事发生时的白人生活在一种强敌环伺的紧迫和不安的中,我想书中那些成批的被遗弃遗忘的流浪狗,正是这白人群体的投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戴维卢里来到露西的农场,然后发生了不幸。比起不幸带来的愤怒,更让戴维不能接受的是女儿的态度,她什么都明白什么都可以做却什么都不做,甚至选择了最坏的处理方式。随着故事的发展,戴维得知三个侮辱了露西的男人与她的帮工有关,并且是在帮工的授意下,而这一切露西全都知道。 作为露西,一名白人单身同性恋女子,这场不幸于她应该是塌天大祸,但她表现在戴维面前的只有轻微的应激反应,这让戴维的安慰、疼惜、愤怒都无从开口。她不但拒绝了远走他乡的建议,还要把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更让戴维不能接受的是,她为孩子选择的父亲正是那名帮工。露西给我的感觉是她属于这片土地,她愿意顺应潮流将自己融入这里,哪怕是放低自己白人的身份,也许她想用自己的耻辱为白人群体的赎罪。 戴维回了一趟自己家,将自己投入到拜伦的写作中,他用音乐抒发情感,爱恨灵魂在音乐中挥发。戴维一贯清高愤世嫉俗,他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但他不能替露西做选择。他不懂得露西面对耻辱的选择,就像他去探望女学生的父母时,她的父亲说的,你现在做的正是上帝让你做的。结合露西的行为,这带有轮回意味的谶言将是南非大地正要发生的事。
露西的选择让我很是愤怒又在得知其历史观之后,无比感动。卢里老教授最终没办法拯救女儿,并真正放开对女儿的管束,做女儿人生的见证人。结局肯定很不美好,但是,展现到这里,够了。很心疼露西啊!《耻》,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耻辱的一面,就像卢里和学生上床还有面对露西的悲剧只能选择忍受,也像露西怀揣美好愿景却被自己雇佣的黑人侮辱不去反抗,更像小说之外的我们,无从说起的忧伤……库切的文章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