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在国家布克文学奖颁奖礼上的致辞所说“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压抑,人物压抑,环境压抑,搞得读者也压抑。都拿来跟《82年的金智英》做比较,明显这部作品更具艺术性,更加隐喻。越发觉得韩国作者在写女性题材上好像很有心得,很会描述,感觉是那种基于社会现实而来的真切感受。《素食者》,这书名就有很强的折射性。[挖鼻]
文字的开放性?抑或封闭性?可以从不同视觉和角度去理解,这是小说的开放性,亦是文字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何?无从窥见。但小说的构思巧妙,视角独特,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和故事啊!
看完本书很多隐喻有点似懂非懂又去看了点解读。 观后感却涉嫌违规,唉。 “素食”对应的是“肉食”。前者是被同化者,后者是同化大军。 英惠要与这种不被爱、不被尊重、不被重视、不被理解的生活决裂。她试图反抗个人命运中既定的序轨、社会制度千年来的惯常、整个人类群体中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暴力与强迫。 父亲和丈夫展示他们的权威与尊严,母亲说出了“你不吃肉他们就要吃你”道出了英惠的处境,姐姐恐慌和无力,后来尝试理解,也无法劝阻妹妹。 没有人问英惠为什么不吃肉?所有人都在责怪愤怒怎么能不吃肉? 韩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疼痛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既要像英惠一般有反抗的勇气,更要像姐姐一样,有承受苦难,继续前行的勇气。
姐姐视角下的有隐晦的描述英惠在儿时因为父亲打骂就想要死去、逃离的想法。丈夫视角很有共鸣。隐藏情绪和想法,表面和正常人一样,但会因为情绪长期积累却无法宣泄和不被理解和重视,逐渐走向极端,没有人可以拯救。丈夫对于妻子极度冷漠和不重视。姐夫视角下的英惠,似乎在恢复,在按照自己想法活着,但感受到惠英就像原来带有的钉子被拔掉后,只剩下血淋淋的窟窿。还是无尽的空虚和深渊。我想我们大多数和文中姐姐一样,对于童年不幸福的遭遇,用卑怯“保护”自己逐渐长大。在长大后在一点点自我疗愈。可是期间难免还是会陷入英惠一样的情绪,希望都能自救。不要真的就变成一颗“树”
看完之后,本来不知道想讲什么,后来突然感觉是一件件的小事表达了人之间的淡漠与阴暗,英慧不好的童年,长大后按部就班平淡的生活,没有热情和快乐,姐姐的从小就懂为了自保是需要做些事情的,为了虚荣心嫁给了一个不能带给自己快乐的躯壳丈夫,自私的丈夫为了自己的艺术牺牲小姨子,无视妻儿,做的事情全是为了自己满意,一群不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人类,命名素食主义者为异类,用更加残忍的治疗法来治愈她人,明明知道生活已如此狼狈不堪,平淡无奇,满满挫折,人们还是要逼着别人继续苟活,为什么不能死呢?如果你愿意活着是你的选择,但不要把某些事情当做不可能,不应该的事情,我们应该尊重任何人的选择,因为任何人都有权利做选择,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让我们一起用力往前走的过程中不会觉的太劳累。
毁掉一个人的从来只是人群。英慧的梦也是身边人施加的种种冷漠的原因吧,一颗没有热爱浇灌的心,不管如何坚强,只能走向毁灭。在毁灭中沉默,在毁灭中爆发。 英慧是一个缺爱的人。爸爸只是挑软柿子虐待他,从他们小的时候,爸爸就有自己的虐待标准,唯一的儿子不能打,大姐用处多不能打,能欺负的只有温润的二女儿英慧而已。姐姐仁慧的照顾是出于责任心,甚至在乔迁宴上大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味。丈夫的求娶是出于自己的普通平凡,姐夫关心自己也是怀带浓浓欲望的。这个世界污浊不堪但一切都是最为平常不过的日常。 来生,愿你成为一棵树,在阳光雨露的日子里站成永恒。
读这篇小说,我想到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里的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想到了在贾府“风刀霜剑严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素食者》的主人公拒绝吃肉,哪怕被强逼着,哪怕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也不配合,那么,谁才是病人呢?又该怎么办呢?我又想到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想到郭橐驼种的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因为他“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全文见个人公众号:老井语文)
三个人各有各的苦恼与想要冲破的牢笼,可是好像在现实的禁锢下,却不能做什么。惠英被压迫已久,不被人理解,以至于疯魔,姐夫的欲望克制在最后终于释放,姐姐也想要释怀一切,但内心充满纠结,这无一不是人性的展现。我们在世俗的环境下,若不遵守既定的规则,便是异类,但是人的一生究竟是按既定轨道而活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畏人言而活?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带给我们的心灵创伤通过大自然能疏解掉很多。生命的意义不止活着,还要思考怎么活。活成一棵树未尝不可,但能够悦纳任何生命形式的只有自然。人类社会何时能如自然一般包容?
韩江在国家布克文学奖颁奖礼上的致辞所说“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压抑,人物压抑,环境压抑,搞得读者也压抑。都拿来跟《82年的金智英》做比较,明显这部作品更具艺术性,更加隐喻。越发觉得韩国作者在写女性题材上好像很有心得,很会描述,感觉是那种基于社会现实而来的真切感受。《素食者》,这书名就有很强的折射性。[挖鼻]
文字的开放性?抑或封闭性?可以从不同视觉和角度去理解,这是小说的开放性,亦是文字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何?无从窥见。但小说的构思巧妙,视角独特,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和故事啊!
看完本书很多隐喻有点似懂非懂又去看了点解读。 观后感却涉嫌违规,唉。 “素食”对应的是“肉食”。前者是被同化者,后者是同化大军。 英惠要与这种不被爱、不被尊重、不被重视、不被理解的生活决裂。她试图反抗个人命运中既定的序轨、社会制度千年来的惯常、整个人类群体中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暴力与强迫。 父亲和丈夫展示他们的权威与尊严,母亲说出了“你不吃肉他们就要吃你”道出了英惠的处境,姐姐恐慌和无力,后来尝试理解,也无法劝阻妹妹。 没有人问英惠为什么不吃肉?所有人都在责怪愤怒怎么能不吃肉? 韩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疼痛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既要像英惠一般有反抗的勇气,更要像姐姐一样,有承受苦难,继续前行的勇气。
姐姐视角下的有隐晦的描述英惠在儿时因为父亲打骂就想要死去、逃离的想法。丈夫视角很有共鸣。隐藏情绪和想法,表面和正常人一样,但会因为情绪长期积累却无法宣泄和不被理解和重视,逐渐走向极端,没有人可以拯救。丈夫对于妻子极度冷漠和不重视。姐夫视角下的英惠,似乎在恢复,在按照自己想法活着,但感受到惠英就像原来带有的钉子被拔掉后,只剩下血淋淋的窟窿。还是无尽的空虚和深渊。我想我们大多数和文中姐姐一样,对于童年不幸福的遭遇,用卑怯“保护”自己逐渐长大。在长大后在一点点自我疗愈。可是期间难免还是会陷入英惠一样的情绪,希望都能自救。不要真的就变成一颗“树”
看完之后,本来不知道想讲什么,后来突然感觉是一件件的小事表达了人之间的淡漠与阴暗,英慧不好的童年,长大后按部就班平淡的生活,没有热情和快乐,姐姐的从小就懂为了自保是需要做些事情的,为了虚荣心嫁给了一个不能带给自己快乐的躯壳丈夫,自私的丈夫为了自己的艺术牺牲小姨子,无视妻儿,做的事情全是为了自己满意,一群不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人类,命名素食主义者为异类,用更加残忍的治疗法来治愈她人,明明知道生活已如此狼狈不堪,平淡无奇,满满挫折,人们还是要逼着别人继续苟活,为什么不能死呢?如果你愿意活着是你的选择,但不要把某些事情当做不可能,不应该的事情,我们应该尊重任何人的选择,因为任何人都有权利做选择,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让我们一起用力往前走的过程中不会觉的太劳累。
毁掉一个人的从来只是人群。英慧的梦也是身边人施加的种种冷漠的原因吧,一颗没有热爱浇灌的心,不管如何坚强,只能走向毁灭。在毁灭中沉默,在毁灭中爆发。 英慧是一个缺爱的人。爸爸只是挑软柿子虐待他,从他们小的时候,爸爸就有自己的虐待标准,唯一的儿子不能打,大姐用处多不能打,能欺负的只有温润的二女儿英慧而已。姐姐仁慧的照顾是出于责任心,甚至在乔迁宴上大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味。丈夫的求娶是出于自己的普通平凡,姐夫关心自己也是怀带浓浓欲望的。这个世界污浊不堪但一切都是最为平常不过的日常。 来生,愿你成为一棵树,在阳光雨露的日子里站成永恒。
读这篇小说,我想到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里的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想到了在贾府“风刀霜剑严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素食者》的主人公拒绝吃肉,哪怕被强逼着,哪怕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也不配合,那么,谁才是病人呢?又该怎么办呢?我又想到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想到郭橐驼种的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因为他“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全文见个人公众号:老井语文)
三个人各有各的苦恼与想要冲破的牢笼,可是好像在现实的禁锢下,却不能做什么。惠英被压迫已久,不被人理解,以至于疯魔,姐夫的欲望克制在最后终于释放,姐姐也想要释怀一切,但内心充满纠结,这无一不是人性的展现。我们在世俗的环境下,若不遵守既定的规则,便是异类,但是人的一生究竟是按既定轨道而活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畏人言而活?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带给我们的心灵创伤通过大自然能疏解掉很多。生命的意义不止活着,还要思考怎么活。活成一棵树未尝不可,但能够悦纳任何生命形式的只有自然。人类社会何时能如自然一般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