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都之陷,与宋之汴梁陷落何异?!宋之汴梁陷落,与后晋开封之陷何异?!肉食者鄙,所受者,活该!后晋开封之民,北宋汴梁之民,金三都之民,被历史车轮辗的粉碎,怎会不对天,疾呼:苍天何如此?!那首流传已久的元曲《山坡羊》,或许是本书最好的点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北宋联金灭辽,可能还情有可原,毕竟没有前车之鉴,🉑南宋联蒙灭金,那就是纯粹的愚蠢了。金哀宗明显有别于靖康二帝,🉑历史没有给他机会,面对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最冷酷的军队,金国和后来的南宋,是恐惧而悲哀的,那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害怕啊。
政治的分析,兴亡的喟叹,人物的品评我就不多言了。既然作为一部围城史,我就单单挑颇令我触动的一个地方来说吧。每座城池,被围困到了后期,因为饥饿,人们便会开始人相食,有让老弱互相残杀,然后分食他们的肉的,有组织成一个队伍,专门寻找弱小者杀了并吃掉的,夜晚,形单影只的一个人,走在小巷子里的时候,你就要极度小心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条绳索就会忽然从背后套住你的脖子,然后将你勒死,随后一群人就会一拥而上,将你分食掉……种种的种种,我闭目遐想,不觉感到毛骨悚然,感到很不真实,感到极度荒诞。
实体书买了很久了,怀着严肃和敬慕的心情读完的。《隳三都》和《汴京之围》的讲述方式很类似,有严谨的史实,也有作者的分析议论。感觉不是很好的地方就是(也包括《汴京之围》,里面涉及人物颇多,阅读过程中前后联系会有些吃力)。本书以蒙金战争中三场惨烈的围城战为轴,剖开了金朝覆灭的深层肌理。书中对金中都(今北京)、金南京(今开封)、金蔡州(今汝南)三都陷落的描摹,揭示蒙古崛起、金朝灭亡的宿命性,同时又对野狐岭、三峰山两役战败分析了金朝衰亡的进程,对“三都”被围君臣、百姓的状态描述,直面历史暴虐中个体的渺小与尊严。以前对金朝、蒙古和宋朝的基础概念是在射雕英雄传等影视作品中的印象,通过本书也直观的了解了当时的历史面貌。本书对卫绍王、金宣宗和金哀宗等金朝最后三位皇帝的塑造很是精彩,特别是对末代金哀宗更是不啻笔墨,他悲怆形象尤为撼人,亲临城头敷药分羹,自缢前仍叹“死无恨矣,恨祚绝于己”,其尊严与北宋二帝的屈辱形成刺目对比。
姑且不论这段历史是否可歌可泣,也比《汴京之围》更关注乱世生人的乱离、流散,读来确实余香满口。《汴京》一书末尾流于桃色,或许就是北宋像小丑一样亡国的缩影。
作为来此金朝上都的历史爱好者,上都的城墙就在高中旁边,但即使在家乡,也很少听见关于金朝的故事,金朝的历史研究确实很少,仿佛都是以侵略者的形象出现,实际他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对于这个朝代的研究,被更多人了解。
看完整笨书才长出了一口气。作者生动的笔法,让我在了解那段历史时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记得之前有这种感觉时是在看了投名状之后。作者牛逼!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那个时代陨落,只能说无论是任何历史的更迭和进步,都是以数万鲜活的生命为代价的。
全书看完很是难过,百姓是真苦,金哀宗比汝忘君如何 。。。
金三都之陷,与宋之汴梁陷落何异?!宋之汴梁陷落,与后晋开封之陷何异?!肉食者鄙,所受者,活该!后晋开封之民,北宋汴梁之民,金三都之民,被历史车轮辗的粉碎,怎会不对天,疾呼:苍天何如此?!那首流传已久的元曲《山坡羊》,或许是本书最好的点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北宋联金灭辽,可能还情有可原,毕竟没有前车之鉴,🉑南宋联蒙灭金,那就是纯粹的愚蠢了。金哀宗明显有别于靖康二帝,🉑历史没有给他机会,面对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最冷酷的军队,金国和后来的南宋,是恐惧而悲哀的,那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害怕啊。
政治的分析,兴亡的喟叹,人物的品评我就不多言了。既然作为一部围城史,我就单单挑颇令我触动的一个地方来说吧。每座城池,被围困到了后期,因为饥饿,人们便会开始人相食,有让老弱互相残杀,然后分食他们的肉的,有组织成一个队伍,专门寻找弱小者杀了并吃掉的,夜晚,形单影只的一个人,走在小巷子里的时候,你就要极度小心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条绳索就会忽然从背后套住你的脖子,然后将你勒死,随后一群人就会一拥而上,将你分食掉……种种的种种,我闭目遐想,不觉感到毛骨悚然,感到很不真实,感到极度荒诞。
实体书买了很久了,怀着严肃和敬慕的心情读完的。《隳三都》和《汴京之围》的讲述方式很类似,有严谨的史实,也有作者的分析议论。感觉不是很好的地方就是(也包括《汴京之围》,里面涉及人物颇多,阅读过程中前后联系会有些吃力)。本书以蒙金战争中三场惨烈的围城战为轴,剖开了金朝覆灭的深层肌理。书中对金中都(今北京)、金南京(今开封)、金蔡州(今汝南)三都陷落的描摹,揭示蒙古崛起、金朝灭亡的宿命性,同时又对野狐岭、三峰山两役战败分析了金朝衰亡的进程,对“三都”被围君臣、百姓的状态描述,直面历史暴虐中个体的渺小与尊严。以前对金朝、蒙古和宋朝的基础概念是在射雕英雄传等影视作品中的印象,通过本书也直观的了解了当时的历史面貌。本书对卫绍王、金宣宗和金哀宗等金朝最后三位皇帝的塑造很是精彩,特别是对末代金哀宗更是不啻笔墨,他悲怆形象尤为撼人,亲临城头敷药分羹,自缢前仍叹“死无恨矣,恨祚绝于己”,其尊严与北宋二帝的屈辱形成刺目对比。
姑且不论这段历史是否可歌可泣,也比《汴京之围》更关注乱世生人的乱离、流散,读来确实余香满口。《汴京》一书末尾流于桃色,或许就是北宋像小丑一样亡国的缩影。
作为来此金朝上都的历史爱好者,上都的城墙就在高中旁边,但即使在家乡,也很少听见关于金朝的故事,金朝的历史研究确实很少,仿佛都是以侵略者的形象出现,实际他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对于这个朝代的研究,被更多人了解。
看完整笨书才长出了一口气。作者生动的笔法,让我在了解那段历史时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记得之前有这种感觉时是在看了投名状之后。作者牛逼!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那个时代陨落,只能说无论是任何历史的更迭和进步,都是以数万鲜活的生命为代价的。
全书看完很是难过,百姓是真苦,金哀宗比汝忘君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