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最好的两部世界历史著作之一(还有人类简史)!他把世界历史形成一个体系来写(我们学的历史都是东西方分开的),相互对比形成呼应。而且文中的很多观点和思想发人深省!就是比较厚还没看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中(屏蔽词)国部分是存在不客观的问题的,比如他认为如果我国如果早点了解西方字母,就不会使用笨拙的方块字,而会使用更方便的字母;他认为朝鲜战争是由于寒冷天气帮助我国(屏蔽词)军队站胜美国,但其实中方受寒冷威胁更大;再比如认为对马海战日本海军占军力装备优势导致胜利,其实那时候的日军在赌国运,虽然最后赌赢了,但其实原因有很多,比如其它国家从中作梗,俄士兵是被迫征兵,无战斗经验甚至不会使用炮弹等等,日派出的舰艇虽然新但是数量少,俄派出的虽然旧但是数量多,军力装备的原因并不大(虽然两边都不是好东西) 其它应该没问题,我对其他国家历史不了解,他有没有对那些国家历史带偏见我也看不出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的发展问题 尽管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 但都有一个从发展到消亡的过程 可能这就是历史大势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所以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读书笔记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之作,以恢宏视角展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21世纪的漫长进程,探讨了不同文明的兴衰、交流与融合。 作者打破地域和民族界限,将全球视为一个整体,呈现出各地区文明相互影响、彼此交织的发展轨迹。书中对古代四大文明起源的阐述,让我清晰认识到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对文明诞生的关键作用;而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贸易往来,更是文化、技术传播的重要通道,充分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力量。 书中还深入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联。例如,工业革命源于技术革新、市场需求和资本积累,它不仅推动西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还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让我理解历史绝非孤立事件的堆砌,而是有着紧密逻辑联系的发展过程。 从阅读中,我深刻感悟到历史发展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不同文明在各自道路上发展,有辉煌也有衰落,没有一种文明能永远主导世界。如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因内部腐败、外部入侵等因素走向覆灭;中国古代文明在历经朝代更迭中延续发展,展现出强大生命力。这警示我们,应尊重不同文明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同时,人类历史是一部不断交流融合的历史,交流促进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对当今全球化时代意义重大。 这部著作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对部分地区历史描述简略,分析某些历史事件时对文化、思想因素挖掘不够深入。但它无疑为我构建起全球历史框架,培养全球视野,让我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能从更宏观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文化,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提供了一把宝贵钥匙。
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是当今世界上文化的链条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大国,是一个历史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但我们迄今还没有奉献给世界一本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样为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所熟知和欣赏的史学力作,我们甚至依然在用别人的模式理解我们自己和整世界的历史。这是与我们中国的历史地位和现实身份不相符的。中国的强大有赖于中国文化力量的发展和强大,其中包括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解读能力和阐释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塔夫里阿诺斯及其《全球通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无数的你和我。
由于作者在该书中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即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此书一经问世,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全球历史上,在我失恋时陪我度过,让我知道我们人类虽然繁衍是大事,但是中间所做的变化,从部落到群体,从小邦国,到大帝国,每一个时间段,都有着不一样的变化,而且在我印象最深的是描写中国历史,因为我生在中国,对中国的情怀,文化熏陶,环境影响最大,所以我觉得我很自豪能生在中国,我们中国可能在科技方面的建树,还没达到顶尖,但是我们有这最短2000年的传承文化,中间被各种分割融合统一,其他国家也经历了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像我们国家一样,可以周而复始的,经历了各种磨难之后还完整的保存下来,不过中间讲述了人类的发展历史,我觉得从主线来讲,人类发展史就是一个满足人类欲望,由原始的生活冲动,逐渐变化发展,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有了宗教信仰,然后有了国家,有了民族,我们每一代人都想要比上一过的更好,但是每一代人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生活,该如何生活,每一个国家也相当于一个人,每一个人民相当于里面的细胞,国家整体趋势要往哪里走,是有头脑决定的,但是身体出问题了,头脑也要做出快速的反应,所以两者之间息息相关,就算世界再变换,人的数量再多,也会有迹可循,我们只是一直在走老路子,知识变化的是我们的思想,历史使人明智,真的没有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二战后整个欧洲相比于殖民时代明显的衰落,史学界开始寻找新的世界史观来代替过去的欧洲中心论,本书是其中的代表作之,共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了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人类从采集狩猎到种植畜牧的漫长而自然的转变,以及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文明产物,是如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而在地域特征和时间先后上出现了种种不同。在这个阶段,由于物种、地形、淡水等自然赠予的优越性,中东新月盆地产生了最早的文明世界,并领先于其他地区。虽然后来不断遭到游牧民族的袭扰甚至被占领,但凭借长期的文明积累始终没有消失在历史中。与次类似,古希腊的文明也一直没有消亡,但在罗马以及后来的北方民族一波又一波的侵袭中渐渐式微,直到文艺复兴以后。古罗马的灭亡则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对于进入的日耳曼民族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没有传统的束缚,即便有,也会被更后来的侵略者再次洗刷掉。于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社会出现了。不同于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中国,此时的西方对于改变的兴趣明显更大。
语言通俗易懂,观点基本客观(尤指对东西方差异的评判),确实是难得的大师之作,对了解人类历史进程和各种文化圈的差异大有裨益
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似乎读了就忘,没记住些什么东西,反倒是阅读的同时回顾了一些地理知识。准备放一段时间,买一本历史地图以后再读一遍。
我认为最好的两部世界历史著作之一(还有人类简史)!他把世界历史形成一个体系来写(我们学的历史都是东西方分开的),相互对比形成呼应。而且文中的很多观点和思想发人深省!就是比较厚还没看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中(屏蔽词)国部分是存在不客观的问题的,比如他认为如果我国如果早点了解西方字母,就不会使用笨拙的方块字,而会使用更方便的字母;他认为朝鲜战争是由于寒冷天气帮助我国(屏蔽词)军队站胜美国,但其实中方受寒冷威胁更大;再比如认为对马海战日本海军占军力装备优势导致胜利,其实那时候的日军在赌国运,虽然最后赌赢了,但其实原因有很多,比如其它国家从中作梗,俄士兵是被迫征兵,无战斗经验甚至不会使用炮弹等等,日派出的舰艇虽然新但是数量少,俄派出的虽然旧但是数量多,军力装备的原因并不大(虽然两边都不是好东西) 其它应该没问题,我对其他国家历史不了解,他有没有对那些国家历史带偏见我也看不出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的发展问题 尽管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 但都有一个从发展到消亡的过程 可能这就是历史大势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所以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读书笔记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之作,以恢宏视角展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21世纪的漫长进程,探讨了不同文明的兴衰、交流与融合。 作者打破地域和民族界限,将全球视为一个整体,呈现出各地区文明相互影响、彼此交织的发展轨迹。书中对古代四大文明起源的阐述,让我清晰认识到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对文明诞生的关键作用;而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贸易往来,更是文化、技术传播的重要通道,充分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力量。 书中还深入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联。例如,工业革命源于技术革新、市场需求和资本积累,它不仅推动西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还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让我理解历史绝非孤立事件的堆砌,而是有着紧密逻辑联系的发展过程。 从阅读中,我深刻感悟到历史发展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不同文明在各自道路上发展,有辉煌也有衰落,没有一种文明能永远主导世界。如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因内部腐败、外部入侵等因素走向覆灭;中国古代文明在历经朝代更迭中延续发展,展现出强大生命力。这警示我们,应尊重不同文明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同时,人类历史是一部不断交流融合的历史,交流促进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对当今全球化时代意义重大。 这部著作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对部分地区历史描述简略,分析某些历史事件时对文化、思想因素挖掘不够深入。但它无疑为我构建起全球历史框架,培养全球视野,让我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能从更宏观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文化,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提供了一把宝贵钥匙。
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是当今世界上文化的链条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大国,是一个历史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但我们迄今还没有奉献给世界一本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样为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所熟知和欣赏的史学力作,我们甚至依然在用别人的模式理解我们自己和整世界的历史。这是与我们中国的历史地位和现实身份不相符的。中国的强大有赖于中国文化力量的发展和强大,其中包括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解读能力和阐释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塔夫里阿诺斯及其《全球通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无数的你和我。
由于作者在该书中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即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此书一经问世,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全球历史上,在我失恋时陪我度过,让我知道我们人类虽然繁衍是大事,但是中间所做的变化,从部落到群体,从小邦国,到大帝国,每一个时间段,都有着不一样的变化,而且在我印象最深的是描写中国历史,因为我生在中国,对中国的情怀,文化熏陶,环境影响最大,所以我觉得我很自豪能生在中国,我们中国可能在科技方面的建树,还没达到顶尖,但是我们有这最短2000年的传承文化,中间被各种分割融合统一,其他国家也经历了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像我们国家一样,可以周而复始的,经历了各种磨难之后还完整的保存下来,不过中间讲述了人类的发展历史,我觉得从主线来讲,人类发展史就是一个满足人类欲望,由原始的生活冲动,逐渐变化发展,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有了宗教信仰,然后有了国家,有了民族,我们每一代人都想要比上一过的更好,但是每一代人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生活,该如何生活,每一个国家也相当于一个人,每一个人民相当于里面的细胞,国家整体趋势要往哪里走,是有头脑决定的,但是身体出问题了,头脑也要做出快速的反应,所以两者之间息息相关,就算世界再变换,人的数量再多,也会有迹可循,我们只是一直在走老路子,知识变化的是我们的思想,历史使人明智,真的没有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二战后整个欧洲相比于殖民时代明显的衰落,史学界开始寻找新的世界史观来代替过去的欧洲中心论,本书是其中的代表作之,共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了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人类从采集狩猎到种植畜牧的漫长而自然的转变,以及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文明产物,是如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而在地域特征和时间先后上出现了种种不同。在这个阶段,由于物种、地形、淡水等自然赠予的优越性,中东新月盆地产生了最早的文明世界,并领先于其他地区。虽然后来不断遭到游牧民族的袭扰甚至被占领,但凭借长期的文明积累始终没有消失在历史中。与次类似,古希腊的文明也一直没有消亡,但在罗马以及后来的北方民族一波又一波的侵袭中渐渐式微,直到文艺复兴以后。古罗马的灭亡则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对于进入的日耳曼民族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没有传统的束缚,即便有,也会被更后来的侵略者再次洗刷掉。于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社会出现了。不同于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中国,此时的西方对于改变的兴趣明显更大。
语言通俗易懂,观点基本客观(尤指对东西方差异的评判),确实是难得的大师之作,对了解人类历史进程和各种文化圈的差异大有裨益
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似乎读了就忘,没记住些什么东西,反倒是阅读的同时回顾了一些地理知识。准备放一段时间,买一本历史地图以后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