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富贵,终究一梦。金家长辈总算是通情达理,但是门当户对终究是对的,不是说门第,而是两个人的性格。清秋固然有才,但确实太高冷些了,想法是对的,表达的方式却短于变通了,最后的刚烈决绝让人钦佩,但最开始接受这份感情,又何尝没有受物质引诱呢?燕西是太幼稚,懦弱了,渣男中的战斗机。不过小说中,春江和小怜没有什么狗血剧情,善始善终,让人挺欣慰的。我在莫斯科疫情期间困于斗室,突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金粉世家电视剧,特别是那一首暗香,每每听到都不禁怅惘。就找来小说读一读,断断续续,可是看了两个月了。掩卷之时,都是深夜了,本来就是寂寞无聊的时候,看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更是有点难过了。想想自己虽然没经历过什么繁华,但是数年来四处漂泊,特别是最后燕西姐弟车站离别的情景,自己也有感同身受。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吧,希望疫情快些过去,peace and love…
有人说是民国《红楼梦》,不敢苟同。林妹妹虽结局惨淡,她总是得了宝玉真心。宝玉纵是胡闹,但始终未负黛玉。而金燕西,典型纨绔子弟,从未有过真心,更不懂得怜香惜玉。结局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洋洋洒洒一部巨著,写出在一个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背景下,纨绔子弟对家境贫寒的女学生的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其中冷清秋的悲惨遭遇,令人扼腕;金燕西的无赖行径,令人不齿;勾心斗角的女人、趋炎附势的狐朋狗友,令人生厌。刚开始看时觉得行文有些冗长和拖沓,随着剧情推进,矛盾冲突激烈,才发觉越来越精彩,乃至引人入胜。结尾巧妙地呼应开头,在后记里又用春秋笔法,使主人公的结局悬念若隐若现。故事背后蕴含的爱情观,金钱观,引人深思。
残文留旧迹,烈火灭余痕,影剧把金改编得深情,原著实际不堪一击,恨水老师本是借此书来警戒女性,别被一时多金,浪漫多情的追求假象所迷惑,实则只是不服男性对难搞女性炫耀他资本与手段的另一种方式不是良人也并非良药,还是参考原著比较实际
繁华富贵,终究一梦。金家长辈总算是通情达理,但是门当户对终究是对的,不是说门第,而是两个人的性格。清秋固然有才,但确实太高冷些了,想法是对的,表达的方式却短于变通了,最后的刚烈决绝让人钦佩,但最开始接受这份感情,又何尝没有受物质引诱呢?燕西是太幼稚,懦弱了,渣男中的战斗机。不过小说中,春江和小怜没有什么狗血剧情,善始善终,让人挺欣慰的。我在莫斯科疫情期间困于斗室,突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金粉世家电视剧,特别是那一首暗香,每每听到都不禁怅惘。就找来小说读一读,断断续续,可是看了两个月了。掩卷之时,都是深夜了,本来就是寂寞无聊的时候,看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更是有点难过了。想想自己虽然没经历过什么繁华,但是数年来四处漂泊,特别是最后燕西姐弟车站离别的情景,自己也有感同身受。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吧,希望疫情快些过去,peace and love…
怎么说呢,感觉书中燕西对于清秋的感情并没有电视剧版的那么浓烈,在我看来,他一个贵族分子对于我们看来不那么贫困的清秋家庭充满了好奇感,以及对清秋出众的面貌所吸引而已,除此之外别无其它,两人三观,视野,追求都不相同,她俩在一起的原因之一我觉得还有随从的撮合,刚开始燕西对于清秋一见钟情让随从去调查,但是几天之后当随从告诉他找见了清秋的家庭住址后,燕西明显已经忘了这件事,说明他对于清秋并没有那么喜欢,仅此一年而已,两人分道扬镳,就像白秀珠,白莲花,白玉花一样,燕西追求的仅仅只是那种对女人的占有欲和满足感而已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世事不过如此。金家几个浪荡子、败家子当真是看的人牙痒痒,配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善终了。可恨燕西用情之滥、移情之快,毁了清秋一生。
文笔是不错的 ,为啥有些语句读起来不通顺 ,感觉怪怪的。文章中一直用“何以” ,我一直以为何以是人名,懵了,后面在读的时候才发现是“所以”的意思
掬一捧清泪、叹一声惋惜。喜欢清秋,敢于走出失爱婚姻的奇女子;憎恶燕西,无情无义花花公子一草包。
还隐隐约约记得金燕西和冷清秋在电视剧里的模样,剧情却是模模糊糊了,只记得很新颖很虐心。
终得拜读。我愿称为民国小红楼。感慨万千思绪万千。待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