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字,天下无儒。欲治其国先齐其家,这个家不是家庭之家。而是孟子的”千乘之家"的家。坑了多少"国学大师"啊!
哲学的哲,知。哲学即求知,应该是本义。
髫,tiao。小孩的头发。垂髫而讽:小孩不懂事的讥讽
说他可能是后人所作尚可,说他多取材于佛经恐怕欠妥。
对王莽篡汉的评说又超过了吕思勉,估计吕思勉是否受到章太炎的影响也末可知。总之,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真是山外有山史里有史啊。
说白话文末必能完全记速得口语,但自已的白话比那几位号称新文化旗手的人更出色。这就是章太炎。
不管对不对,关点和解释充分顺畅,而且有情合理一气呵成。本身中国为什么没宗教和印度干嘛那么多种宗教、及西方又为什么能生出基督教来,就没有定论,也不会有定论,永久也不会。在某种角度讲,就是看谁的关点令人信服。
欧西的哲学,都是纸片上的文章,全是思想,并未实验。他们讲惟心论,看着的确很精,却只有比量,没是现量,不能如各科学用实地证明出来。这种只能说是精美的文章,并不是学问。禅宗说“猢狲离树,全无伎俩”,是欧西哲学绝佳比喻。(原文)这个比喻太妙了,是今天那么多中西文化比较人想说而说不出来的。特别是"猢狲离树,全无伎俩"这个俗语,显得格外不俗。关键说的准确还正确,像奥古斯汀这种大神学哲学家和后来的阿奎讷之类的大家们,一旦没有了上帝,就是一缕青烟了。
郭象承何晏之说以解庄子,他说:“子哭之劫,在孔子也不过人哭亦哭,并非有情的。”据他的见解,圣人竟是木头一般了。佛法中有“大乘’,“小乘”,习“小乘”成功,人也就麻木,习“大乘”未达到成佛的地位,依旧有七情。(原文)都读孔书,其获不同,可辦孔人少。说圣人也是木头一般,竞觉丝毫无过。因为孔子逢丧必泣,出声而不求出泪。至今民间奔丧仍旧常见不鲜。至于小乘成就己麻木,大乘只要未达成佛,七情依旧,这就是章太炎涉足浅薄的臆语了。
总之,我们要先确定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的界限,才可以判断什么是诗。(原文)
一个家字,天下无儒。欲治其国先齐其家,这个家不是家庭之家。而是孟子的”千乘之家"的家。坑了多少"国学大师"啊!
哲学的哲,知。哲学即求知,应该是本义。
髫,tiao。小孩的头发。垂髫而讽:小孩不懂事的讥讽
说他可能是后人所作尚可,说他多取材于佛经恐怕欠妥。
对王莽篡汉的评说又超过了吕思勉,估计吕思勉是否受到章太炎的影响也末可知。总之,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真是山外有山史里有史啊。
说白话文末必能完全记速得口语,但自已的白话比那几位号称新文化旗手的人更出色。这就是章太炎。
不管对不对,关点和解释充分顺畅,而且有情合理一气呵成。本身中国为什么没宗教和印度干嘛那么多种宗教、及西方又为什么能生出基督教来,就没有定论,也不会有定论,永久也不会。在某种角度讲,就是看谁的关点令人信服。
欧西的哲学,都是纸片上的文章,全是思想,并未实验。他们讲惟心论,看着的确很精,却只有比量,没是现量,不能如各科学用实地证明出来。这种只能说是精美的文章,并不是学问。禅宗说“猢狲离树,全无伎俩”,是欧西哲学绝佳比喻。(原文)这个比喻太妙了,是今天那么多中西文化比较人想说而说不出来的。特别是"猢狲离树,全无伎俩"这个俗语,显得格外不俗。关键说的准确还正确,像奥古斯汀这种大神学哲学家和后来的阿奎讷之类的大家们,一旦没有了上帝,就是一缕青烟了。
郭象承何晏之说以解庄子,他说:“子哭之劫,在孔子也不过人哭亦哭,并非有情的。”据他的见解,圣人竟是木头一般了。佛法中有“大乘’,“小乘”,习“小乘”成功,人也就麻木,习“大乘”未达到成佛的地位,依旧有七情。(原文)都读孔书,其获不同,可辦孔人少。说圣人也是木头一般,竞觉丝毫无过。因为孔子逢丧必泣,出声而不求出泪。至今民间奔丧仍旧常见不鲜。至于小乘成就己麻木,大乘只要未达成佛,七情依旧,这就是章太炎涉足浅薄的臆语了。
总之,我们要先确定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的界限,才可以判断什么是诗。(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