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被批评的“任性”,可能是没有边界感的任性。这本书提到的是,拎得清你我、有界限、有分寸的任性。保持一点“任性”,敢于表达自我,坚持自己的选择,让我们可以活出真实自我,绽放由衷的生命力量。
一本有关心理诊治或行为矫正的书籍!本书针对“讨好型人格”的弊端进行了批评与纠正。每个人都可能是多重人格的复合体,讨好型人格也有利有弊。需要反对的是用讨好型人格来遮掩性格的懦弱,而懦弱是需要认真对待和矫正的。建议本书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第一,本书的阅读重点对象应当是孩子的父母;个人性格的形成与父母性格遗传、家庭教育、成长环境都大有关系。所以,应做为孩子从小培养和引导的重要内容。第二,你是自己的全世界说法太绝对;教育不能走极端,还是中庸之道为好。心中只有自我,亲情、友情、爱情何在,培养出礼貌的、强势的、精致利已主义者也不是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目的。心理与行为值得重视,推荐阅读。
有很多令人感触的点,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2024.3.23日,22:07分。
很好
挺好的,心灵鸡汤
写得好
通常所被批评的“任性”,可能是没有边界感的任性。这本书提到的是,拎得清你我、有界限、有分寸的任性。保持一点“任性”,敢于表达自我,坚持自己的选择,让我们可以活出真实自我,绽放由衷的生命力量。
一本有关心理诊治或行为矫正的书籍!本书针对“讨好型人格”的弊端进行了批评与纠正。每个人都可能是多重人格的复合体,讨好型人格也有利有弊。需要反对的是用讨好型人格来遮掩性格的懦弱,而懦弱是需要认真对待和矫正的。建议本书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第一,本书的阅读重点对象应当是孩子的父母;个人性格的形成与父母性格遗传、家庭教育、成长环境都大有关系。所以,应做为孩子从小培养和引导的重要内容。第二,你是自己的全世界说法太绝对;教育不能走极端,还是中庸之道为好。心中只有自我,亲情、友情、爱情何在,培养出礼貌的、强势的、精致利已主义者也不是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目的。心理与行为值得重视,推荐阅读。
有很多令人感触的点,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2024.3.23日,22:07分。
很好
挺好的,心灵鸡汤
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