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文字总是能打动人 每每读着,都会觉得自己也在戈壁上行走 满天的风沙 以及风沙过后的星空 每一个故事都让我觉得 原来还有这样的生活 原来还有一群人总是在奔波 命运不曾眷顾谁 但求命运眷顾大地 眷顾依赖土地生存的人们 愿他们不那么难 愿他们多一些期待
新年第一本书: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读研时教授西方文化的老师劝我们考博,笑说硕士出来教初中高中,思想没多久就沦为和中学生一个水平了。半开玩笑的话,却又是事实。为着语言水平不要一直退化,因此又来读读散文。色彩,亲情,小动物,孤独,旷野……这是向日葵地,是遥远的回忆。
每日阅读计划,第47本已读完。我是喜欢李娟的文字的,在了解关于这片向日葵地的故事时,字里行间,感觉在重温关于阿勒泰的角落。笔触细腻,情感丰富,朴实无华却又温暖不已。明明只是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河,却能在文字中百转千回,荡漾出沉静内敛却又汹涌蓬勃的气势。在文学创作的加持下,我一度向往在遥远的边疆种向日葵的生活,低欲望的状态,有鸡有鸭有猫有狗有兔子相伴,有生活中的点滴趣事,还有大自然的馈赠。转头一想小时在农村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清晨天蒙蒙亮就去田里薅草,农忙时节争分夺秒地播种收割,旱时操心浇水,涝时焦虑泡烂庄稼的根。农家小院里闲庭信步的鸡鸭,地面上的粪便,草窝里的鸡蛋鸭蛋。想到这里,顿时觉得不向往了。
关于人关于大地关于万物李娟,外婆,妈妈,叔叔,向日葵地,丑丑,赛虎,兔子🐰,鸡🐔,鸭🦆,还有那晚的月光,那一片瀑布和水潭,以及在那里生活的每一天。
585.19.20《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我们就是向日葵,扎根大地面向阳光,被精心呵护回报以粒粒果实,人生的粗砾大地上,向日葵平静的孤独着。那向阳的花盘是外露的心脏,玲珑七窍点点精华,用生命最后的力量一吐而尽。向日葵见过星垂四野,经过大风大雨,听过荒野兽鸣,也懂过大地心事,然而除了把一生精血留下,什么也不能做。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中是这样渺小,只有努力在大地上留下痕迹,才能证明来过,但这努力又卑微到可笑,荒野大风呼啸而过,所有曾经的存在都随风飘散。可是向日葵不甘心成为虚无缥缈的存在,它们将根须狠狠扎进土壤,将生命历程压缩再压缩,用生命长度换重量,非在这坚硬的荒野大地砸下哪怕一道浅浅的印记。孤独的勇敢者,我们都是向日葵。
写的真好,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读之欲罢不能。壮观的荒野,金色的向日葵🌻,令秋天沦陷的白桦,还有鸡 鸭 狗等带来的生活情趣。像那位苦难中不失豪情的母亲,顽强的外婆致敬。
我想很多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个田园梦:房前屋后种点蔬菜瓜果,院子里面养点鸡鸭鹅,再配上一只大黄狗,夕阳西下,手中端着一杯清茶在躺椅上看天边的云展云舒……梦想是很美好的,但是真正种地又是要倾注心血的,并不只是在春天把种子埋入土壤然后等待秋天收获那么简单。作者的母亲在新疆承包了一百多亩荒地种向日葵,虽然付出巨大心血却在前两年没有收获多少回报。黄羊啃食幼苗,天气干旱的威胁,收获季人手的短缺,资金的捉襟见肘,蜜蜂的授粉,牧民牛群的威胁……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道道的关卡和威胁,也是大地对她们的考验。一家人虽住在蒙古包中但养的动物却并不少:狗,兔子,鸡鸭,牛,最后还有一只猫。作者虽身为女性,却也要每日割草喂食这些动物,农忙的时候也一样参与到体力农活之中。不忙的时候也曾探索自然,最喜欢的是在旷野隔壁中捡拾好看的石头。不过,这种田园牧歌放在地广人稀的阿勒泰还要再加上一种孤独的情绪,毕竟方圆百里不见人烟是会平添一份寂寞心迹的。你可以在天地间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却也需要时不时地融入社交,连接他人。从文字中可以读出她对外婆的思念和不能及早尽孝的遗憾,母亲行事之中所表现的自强和独立也与读者身边那个操劳的最亲近的人产生共鸣,再加上作者本身文字间所展现的细腻与真实,三代女性应该说都展现了各自时代的风貌,冥冥之中也似有一种可以被称为中国女性的力量在传承。
非常有画面感的一本书,我的脑海里清晰可见像海浪一样的金灿灿的向日葵,还有成群成群的蜜蜂席卷向日葵的画面,这样的场景我从没见过。 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想象过上百亩的向日葵地会有多壮观,写下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忽然想起在小时候我姥家的玉米地旁边有那么几颗向日葵,向日葵花盘,带刺的秸秆,以为远去的记忆忽然离我那么近。 慢慢读下去对作者的经历有了大概的了解,一家人都是说干就干从不抱怨的性格,在向日葵地的生活光是读着就觉得崩溃,没有水,没有人,有没日没夜操心的向日葵,有等待饲养的家禽,劳动力还少的可怜,这样的条件也没有撂挑子不干的想法,我觉得这种生命力远超过向日葵的蓬勃生机。 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乌伦古河,我也能去亲眼看看那片向日葵地,还有作者的秘密基地[加油][加油]
李娟的文字总是能打动人 每每读着,都会觉得自己也在戈壁上行走 满天的风沙 以及风沙过后的星空 每一个故事都让我觉得 原来还有这样的生活 原来还有一群人总是在奔波 命运不曾眷顾谁 但求命运眷顾大地 眷顾依赖土地生存的人们 愿他们不那么难 愿他们多一些期待
新年第一本书: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读研时教授西方文化的老师劝我们考博,笑说硕士出来教初中高中,思想没多久就沦为和中学生一个水平了。半开玩笑的话,却又是事实。为着语言水平不要一直退化,因此又来读读散文。色彩,亲情,小动物,孤独,旷野……这是向日葵地,是遥远的回忆。
每日阅读计划,第47本已读完。我是喜欢李娟的文字的,在了解关于这片向日葵地的故事时,字里行间,感觉在重温关于阿勒泰的角落。笔触细腻,情感丰富,朴实无华却又温暖不已。明明只是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河,却能在文字中百转千回,荡漾出沉静内敛却又汹涌蓬勃的气势。在文学创作的加持下,我一度向往在遥远的边疆种向日葵的生活,低欲望的状态,有鸡有鸭有猫有狗有兔子相伴,有生活中的点滴趣事,还有大自然的馈赠。转头一想小时在农村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清晨天蒙蒙亮就去田里薅草,农忙时节争分夺秒地播种收割,旱时操心浇水,涝时焦虑泡烂庄稼的根。农家小院里闲庭信步的鸡鸭,地面上的粪便,草窝里的鸡蛋鸭蛋。想到这里,顿时觉得不向往了。
关于人关于大地关于万物李娟,外婆,妈妈,叔叔,向日葵地,丑丑,赛虎,兔子🐰,鸡🐔,鸭🦆,还有那晚的月光,那一片瀑布和水潭,以及在那里生活的每一天。
585.19.20《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我们就是向日葵,扎根大地面向阳光,被精心呵护回报以粒粒果实,人生的粗砾大地上,向日葵平静的孤独着。那向阳的花盘是外露的心脏,玲珑七窍点点精华,用生命最后的力量一吐而尽。向日葵见过星垂四野,经过大风大雨,听过荒野兽鸣,也懂过大地心事,然而除了把一生精血留下,什么也不能做。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中是这样渺小,只有努力在大地上留下痕迹,才能证明来过,但这努力又卑微到可笑,荒野大风呼啸而过,所有曾经的存在都随风飘散。可是向日葵不甘心成为虚无缥缈的存在,它们将根须狠狠扎进土壤,将生命历程压缩再压缩,用生命长度换重量,非在这坚硬的荒野大地砸下哪怕一道浅浅的印记。孤独的勇敢者,我们都是向日葵。
585.19.20《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我们就是向日葵,扎根大地面向阳光,被精心呵护回报以粒粒果实,人生的粗砾大地上,向日葵平静的孤独着。那向阳的花盘是外露的心脏,玲珑七窍点点精华,用生命最后的力量一吐而尽。向日葵见过星垂四野,经过大风大雨,听过荒野兽鸣,也懂过大地心事,然而除了把一生精血留下,什么也不能做。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中是这样渺小,只有努力在大地上留下痕迹,才能证明来过,但这努力又卑微到可笑,荒野大风呼啸而过,所有曾经的存在都随风飘散。可是向日葵不甘心成为虚无缥缈的存在,它们将根须狠狠扎进土壤,将生命历程压缩再压缩,用生命长度换重量,非在这坚硬的荒野大地砸下哪怕一道浅浅的印记。孤独的勇敢者,我们都是向日葵。
写的真好,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读之欲罢不能。壮观的荒野,金色的向日葵🌻,令秋天沦陷的白桦,还有鸡 鸭 狗等带来的生活情趣。像那位苦难中不失豪情的母亲,顽强的外婆致敬。
我想很多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个田园梦:房前屋后种点蔬菜瓜果,院子里面养点鸡鸭鹅,再配上一只大黄狗,夕阳西下,手中端着一杯清茶在躺椅上看天边的云展云舒……梦想是很美好的,但是真正种地又是要倾注心血的,并不只是在春天把种子埋入土壤然后等待秋天收获那么简单。作者的母亲在新疆承包了一百多亩荒地种向日葵,虽然付出巨大心血却在前两年没有收获多少回报。黄羊啃食幼苗,天气干旱的威胁,收获季人手的短缺,资金的捉襟见肘,蜜蜂的授粉,牧民牛群的威胁……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道道的关卡和威胁,也是大地对她们的考验。一家人虽住在蒙古包中但养的动物却并不少:狗,兔子,鸡鸭,牛,最后还有一只猫。作者虽身为女性,却也要每日割草喂食这些动物,农忙的时候也一样参与到体力农活之中。不忙的时候也曾探索自然,最喜欢的是在旷野隔壁中捡拾好看的石头。不过,这种田园牧歌放在地广人稀的阿勒泰还要再加上一种孤独的情绪,毕竟方圆百里不见人烟是会平添一份寂寞心迹的。你可以在天地间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却也需要时不时地融入社交,连接他人。从文字中可以读出她对外婆的思念和不能及早尽孝的遗憾,母亲行事之中所表现的自强和独立也与读者身边那个操劳的最亲近的人产生共鸣,再加上作者本身文字间所展现的细腻与真实,三代女性应该说都展现了各自时代的风貌,冥冥之中也似有一种可以被称为中国女性的力量在传承。
非常有画面感的一本书,我的脑海里清晰可见像海浪一样的金灿灿的向日葵,还有成群成群的蜜蜂席卷向日葵的画面,这样的场景我从没见过。 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想象过上百亩的向日葵地会有多壮观,写下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忽然想起在小时候我姥家的玉米地旁边有那么几颗向日葵,向日葵花盘,带刺的秸秆,以为远去的记忆忽然离我那么近。 慢慢读下去对作者的经历有了大概的了解,一家人都是说干就干从不抱怨的性格,在向日葵地的生活光是读着就觉得崩溃,没有水,没有人,有没日没夜操心的向日葵,有等待饲养的家禽,劳动力还少的可怜,这样的条件也没有撂挑子不干的想法,我觉得这种生命力远超过向日葵的蓬勃生机。 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乌伦古河,我也能去亲眼看看那片向日葵地,还有作者的秘密基地[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