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作者讲述了童年这一现象的产生以及消亡。娱乐至死:时代变了,工具变了,娱乐时代貌似一直在延续。
奥尔德斯·赫胥黎对这样的情况不会感到吃惊,他早就预见了它的到来。他相信,西方民主社会将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地消亡,而不是戴着镣铐一路哀歌。赫胥黎看清了这一点,而奥威尔则没有。
尼尔波兹曼对现下社会信息传播媒介分析得很深刻,给看过的人树立起了一份警惕心。要说此书最大的价值,就是改变了那些读过的人,令他不再轻易地掉入娱乐化的社会陷阱中,也让他更加清楚自己所处的世界为何如此荒诞。
每天睁开眼睛就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让我们慌乱不安的不是大量信息的真实性,而是你不知道哪些是你需要的 有用的……于是你没完没了的刷刷刷没心没肺的笑笑笑![惊恐]
这本娱乐至死出版很早,全书很多观点已不适用当下,但也有很多触及本质的知识点依然经久不衰。 虽然作者很抨击电视对美人们的不良影响,但也不得不上电视参加节目,哈哈,我也已经好久没看电视了。 同时作者还提到: 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毕竟这本书出版太早了,而且他抨击的对象发展的太快,跟不上节奏正常,但我想现在应该没有人会觉得电视或者手机是唯一的娱乐叭。
诚如波兹曼所说,他所预言的一些东西在现在并未实现,但可能是变得更糟了,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逐步淘汰电视,但是是把电视纳入为内容的一部分,让他惶恐不安的强大的电视都已经沦为了附庸,可想而知,更加可怕的时代到来了。
《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这两本书是由我的大学老师推荐给我的,但我现在才拿起阅读。那时上大学的我懵懂无知、不以为意,对这两本书不屑一顾;直到毕业后步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怆然无措时,才后知后觉,想起这两本书来,想从中找到一些解疑答惑的真谛。 在这两本书中,透露着作者复杂的思绪和情感。当他看到大多数人沉浸在由电视娱乐节目制造的欢声笑语中时,他悲观、焦虑、担忧。在这样的情形下,他能做的也仅仅是用笔去记录,“娱乐业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一切影响变化他都无力改变。虽然作者生活在这个时代,但他还是怀念那个习惯阅读、崇尚理性、追求智慧、热爱知识的“诠释时代”。对这个时代人们沉迷娱乐的举动,他既有理解也对此有所批判。 在这两本书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严谨认真的态度,客观公正的记录,丰富可靠的史实资料,准确精炼的文字,书中的一言一语都是作者反复推敲和考究的,由此,才让两本书能够闻名于世、经久不衰,成为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这两本书真真切切地把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反映了出来。 看看我周边的熟人和陌生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他们无一不像书中所说的一样,沉浸在娱乐中。刷短视频,看直播,玩游戏,看综艺,等等,这些娱乐方式已经成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打发时光、消除寂寞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娱乐消遣下,他们没有时间去培养阅读习惯,没有时间去放空大脑进行理性思考,没有时间去获得知识,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活在娱乐中。 反观自我,我有时也是如此,也会拿以上的娱乐方式来消磨时光。但是,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每天还会坚持阅读,学习新知识,时不时地进行思考。而这也是《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这两本书所极力提倡的,通过阅读,人们能从中变得理性,变得独立,变得智慧,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启迪。
其实我觉得对我来说,读这两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发现看待问题的另一个角度、越过表象将自然的本来如此的东西拆解出因果关系、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历史事实。各个学科旁征博引、信息例证随手拈来,也可看出作者的博学。就觉得自己对于这个世界还是知之甚少昂,要加油啊。
娱乐至死,真的贴切,成书于电视蓬勃发展的时代,而网络化时代的浪潮,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
基本观点基本逻辑第一章就讲了,后面几章都是补充和延伸。如果不是研究很细的东西,看看序言和第一章就够了。
童年的消逝:作者讲述了童年这一现象的产生以及消亡。娱乐至死:时代变了,工具变了,娱乐时代貌似一直在延续。
奥尔德斯·赫胥黎对这样的情况不会感到吃惊,他早就预见了它的到来。他相信,西方民主社会将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地消亡,而不是戴着镣铐一路哀歌。赫胥黎看清了这一点,而奥威尔则没有。
尼尔波兹曼对现下社会信息传播媒介分析得很深刻,给看过的人树立起了一份警惕心。要说此书最大的价值,就是改变了那些读过的人,令他不再轻易地掉入娱乐化的社会陷阱中,也让他更加清楚自己所处的世界为何如此荒诞。
每天睁开眼睛就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让我们慌乱不安的不是大量信息的真实性,而是你不知道哪些是你需要的 有用的……于是你没完没了的刷刷刷没心没肺的笑笑笑![惊恐]
这本娱乐至死出版很早,全书很多观点已不适用当下,但也有很多触及本质的知识点依然经久不衰。 虽然作者很抨击电视对美人们的不良影响,但也不得不上电视参加节目,哈哈,我也已经好久没看电视了。 同时作者还提到: 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毕竟这本书出版太早了,而且他抨击的对象发展的太快,跟不上节奏正常,但我想现在应该没有人会觉得电视或者手机是唯一的娱乐叭。
诚如波兹曼所说,他所预言的一些东西在现在并未实现,但可能是变得更糟了,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逐步淘汰电视,但是是把电视纳入为内容的一部分,让他惶恐不安的强大的电视都已经沦为了附庸,可想而知,更加可怕的时代到来了。
《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这两本书是由我的大学老师推荐给我的,但我现在才拿起阅读。那时上大学的我懵懂无知、不以为意,对这两本书不屑一顾;直到毕业后步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怆然无措时,才后知后觉,想起这两本书来,想从中找到一些解疑答惑的真谛。 在这两本书中,透露着作者复杂的思绪和情感。当他看到大多数人沉浸在由电视娱乐节目制造的欢声笑语中时,他悲观、焦虑、担忧。在这样的情形下,他能做的也仅仅是用笔去记录,“娱乐业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一切影响变化他都无力改变。虽然作者生活在这个时代,但他还是怀念那个习惯阅读、崇尚理性、追求智慧、热爱知识的“诠释时代”。对这个时代人们沉迷娱乐的举动,他既有理解也对此有所批判。 在这两本书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严谨认真的态度,客观公正的记录,丰富可靠的史实资料,准确精炼的文字,书中的一言一语都是作者反复推敲和考究的,由此,才让两本书能够闻名于世、经久不衰,成为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这两本书真真切切地把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反映了出来。 看看我周边的熟人和陌生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他们无一不像书中所说的一样,沉浸在娱乐中。刷短视频,看直播,玩游戏,看综艺,等等,这些娱乐方式已经成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打发时光、消除寂寞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娱乐消遣下,他们没有时间去培养阅读习惯,没有时间去放空大脑进行理性思考,没有时间去获得知识,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活在娱乐中。 反观自我,我有时也是如此,也会拿以上的娱乐方式来消磨时光。但是,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每天还会坚持阅读,学习新知识,时不时地进行思考。而这也是《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这两本书所极力提倡的,通过阅读,人们能从中变得理性,变得独立,变得智慧,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启迪。
其实我觉得对我来说,读这两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发现看待问题的另一个角度、越过表象将自然的本来如此的东西拆解出因果关系、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历史事实。各个学科旁征博引、信息例证随手拈来,也可看出作者的博学。就觉得自己对于这个世界还是知之甚少昂,要加油啊。
娱乐至死,真的贴切,成书于电视蓬勃发展的时代,而网络化时代的浪潮,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
基本观点基本逻辑第一章就讲了,后面几章都是补充和延伸。如果不是研究很细的东西,看看序言和第一章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