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和乔文达两个同作为求道之人,走的却是完全不同路,乔文达通过不同的圣贤和导师指引需求内心的真理;悉达多则是通过亲身体验领悟人生的真谛。重要的一点是不念过往,不追未来,珍重当下,今生种种经历,不论善恶美丑,都是自我修行。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只有适合自已,适合当下的才是有限的真理,适合与否则需要个人自己去经历,去领悟,即所谓的知识是客观的,智慧则是因人而异的,知识可以去学习,智慧则需要从个人经历去领悟。
确实很像佛学寓言故事~人的痛苦多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接受,和自己设想的差异而带来心里的偏差。悉达多一生都在找寻真正的自我,真正的安宁。在经历了自我修行自我放纵之后,最终发现不带预判的坦然接受现世,顺势而为才会让人得到真正的安宁,并融入现世。这就是真正的大智慧吧~希望我这一生最终也能寻得平和的内心^^
我觉得和悉达多的成长经历和佛祖涅槃成佛的故事很像(难道就是同一人?),想要大彻大悟就必须经历一番磨砺,伴随一生也不一定能能认识自己,成为自己,但是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此。
“圣人以身入道”,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强烈的感触。悉达多的圆满是从各种实践中得到的最真实的感悟。他从不信奉可以言说的教义,这正如《金刚经》中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悉达多的“法”,与中国的禅宗极为相似,讲究不立文字,明心见性,而见性既成佛。而“禅”的修行是根据个人久远劫来的因缘和个人的悟性决定的,正如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觉得,悉达多在自我修行的路上是幸运的,同样也是辛苦的,他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经历,不断地发掘,不断地打破,重建,才能找到真正的“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唵”的圣音。但他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很多可以教会他,指引他的老师,从而帮助他走上适合自己的修行之路,才能让他听清楚他心里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
摘录小红书李尼塔:悉达多的人生其实也像我们的人生。年少时,我们对追名逐利的行为嗤之以鼻;而立之年,掉入追名逐利的旋涡,变成自己年少时最讨厌的那种人;迟暮之年,逐渐通透,学会感恩。
这本书翻译的作者非常厉害,完全看不出翻译的,很像作者就是用汉子来写作,读起来非常流畅。书的内容有些虚无,佛家的感觉。需要去领悟,总的来说值得一读
我从哪里来?我从万物中来。我在哪里?我在此时此刻此地。我要去哪里?我要去内心。求道、求知、求救赎,因求而有欲望,有欲则惘,怎寻得到?眼前就是一切,当下就是永恒,先允许、再接受,做到自然而从心则是世间为人之道。先包容、再爱待,达到万物受我心爱,而我于万世之尘埃则为神之道。重在亲历,而不在遵教条,重在感受,而不在习法义,从身心而发,反而在寻“我”之路上能够保证不受束缚。参禅都不如禅自己。
看了其他书评才明白,悉达多并不是佛陀,只是一个平凡的求道者,却又是充满了智慧的求道者。黑塞是用自己的感悟引导读者,走出大悟的一种可能性,而不同于“一般信众”所信奉的法义之道。
悉达多和乔文达两个同作为求道之人,走的却是完全不同路,乔文达通过不同的圣贤和导师指引需求内心的真理;悉达多则是通过亲身体验领悟人生的真谛。重要的一点是不念过往,不追未来,珍重当下,今生种种经历,不论善恶美丑,都是自我修行。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只有适合自已,适合当下的才是有限的真理,适合与否则需要个人自己去经历,去领悟,即所谓的知识是客观的,智慧则是因人而异的,知识可以去学习,智慧则需要从个人经历去领悟。
确实很像佛学寓言故事~人的痛苦多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接受,和自己设想的差异而带来心里的偏差。悉达多一生都在找寻真正的自我,真正的安宁。在经历了自我修行自我放纵之后,最终发现不带预判的坦然接受现世,顺势而为才会让人得到真正的安宁,并融入现世。这就是真正的大智慧吧~希望我这一生最终也能寻得平和的内心^^
我觉得和悉达多的成长经历和佛祖涅槃成佛的故事很像(难道就是同一人?),想要大彻大悟就必须经历一番磨砺,伴随一生也不一定能能认识自己,成为自己,但是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此。
“圣人以身入道”,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强烈的感触。悉达多的圆满是从各种实践中得到的最真实的感悟。他从不信奉可以言说的教义,这正如《金刚经》中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悉达多的“法”,与中国的禅宗极为相似,讲究不立文字,明心见性,而见性既成佛。而“禅”的修行是根据个人久远劫来的因缘和个人的悟性决定的,正如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觉得,悉达多在自我修行的路上是幸运的,同样也是辛苦的,他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经历,不断地发掘,不断地打破,重建,才能找到真正的“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唵”的圣音。但他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很多可以教会他,指引他的老师,从而帮助他走上适合自己的修行之路,才能让他听清楚他心里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
摘录小红书李尼塔:悉达多的人生其实也像我们的人生。年少时,我们对追名逐利的行为嗤之以鼻;而立之年,掉入追名逐利的旋涡,变成自己年少时最讨厌的那种人;迟暮之年,逐渐通透,学会感恩。
这本书翻译的作者非常厉害,完全看不出翻译的,很像作者就是用汉子来写作,读起来非常流畅。书的内容有些虚无,佛家的感觉。需要去领悟,总的来说值得一读
我从哪里来?我从万物中来。我在哪里?我在此时此刻此地。我要去哪里?我要去内心。求道、求知、求救赎,因求而有欲望,有欲则惘,怎寻得到?眼前就是一切,当下就是永恒,先允许、再接受,做到自然而从心则是世间为人之道。先包容、再爱待,达到万物受我心爱,而我于万世之尘埃则为神之道。重在亲历,而不在遵教条,重在感受,而不在习法义,从身心而发,反而在寻“我”之路上能够保证不受束缚。参禅都不如禅自己。
看了其他书评才明白,悉达多并不是佛陀,只是一个平凡的求道者,却又是充满了智慧的求道者。黑塞是用自己的感悟引导读者,走出大悟的一种可能性,而不同于“一般信众”所信奉的法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