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暖的港湾是家,最安全的地方是亲人的怀抱,让灵魂不再流浪,让公爵那般的恶人不再得逞,沿着理解包容之桥,终抵幸福。
已经接近了,接近于陀神后期的作品。可惜前半段只是在早期作品的情感表达基础上增加了层次,后半段有了标志性的人物独白 却又力度不足。过渡期的感觉很明显,既能感受到他开始渐渐摆脱早期那种简单的人物情感,又还无法触及人性的核心。不过他对穷苦人民的关怀,也在这部作品得到了更多的抒发,可惜结尾有些匆忙。
不错,不过没有仔细看。。
每次读前半本时,我都忍不住对阿廖沙产生极其厌恶的感觉,尽管他是那么真诚和坦率而纯洁,尽管他的爱情是那么真挚和广博,他甚至非常像年轻时候的我,尽管如此,我仍然特别厌恶他,或许,因为他很像年轻时候的我,所以我才这么强烈地厌恶他。 而娜塔莎呢,唉,也许这些人都是些令人头疼的艺术家吧!她先对“我”移情别恋,然后让“我”一直参与她的新恋情,并为之奔走,并为之调解新恋情中的矛盾,总之,“我”根本就不是个人,“我”只是个神而已。否则“我”怎能忍受这种每分每秒的折磨! 当然,此书并不是着重强调这些,它在更宏观地讲述俄国社会里那种,那种不知通过何种卑劣手段成为富人的富人,他们对穷人的人格上的践踏。这才能明显地反衬出俄国人的极度的自尊,这自尊体现在一切身份中,然而当这自尊一旦遇到真情,则立马土崩瓦解到失去自我!啊!可怕,可怕啊! 如同故事中的“我”一样,不得不安排一个娜塔莎全家人都离开的情节,否则“我”该怎么活下去呢。 如果我经历过那么长期的折磨和羞辱,我一定会把娜塔莎、阿廖沙还有我杀掉,让这世界彻底安静下来。
现实中的利益成为利器,侮辱着伤害着弱者。而外国文学中描述的坦诚的友情(他们称之为爱情,这种爱情可以是对人也可以对事),以及那么轻易就对别人袒露心声的行为,不禁让人敬佩。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因为某种执念,同时也是侮辱者与损害者。而那些跳出框架外的人,没有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也无所谓作为施予者,于是所有人互相缠绕着,残酷着……
还想看,怎么就结束了,还没看到坏人受罚,好人幸福,不能就这样结束。
此书写的旧事映照现实也仿真 人情冷暖自知
跟牛,非常好看,有价值
最温暖的港湾是家,最安全的地方是亲人的怀抱,让灵魂不再流浪,让公爵那般的恶人不再得逞,沿着理解包容之桥,终抵幸福。
已经接近了,接近于陀神后期的作品。可惜前半段只是在早期作品的情感表达基础上增加了层次,后半段有了标志性的人物独白 却又力度不足。过渡期的感觉很明显,既能感受到他开始渐渐摆脱早期那种简单的人物情感,又还无法触及人性的核心。不过他对穷苦人民的关怀,也在这部作品得到了更多的抒发,可惜结尾有些匆忙。
不错,不过没有仔细看。。
每次读前半本时,我都忍不住对阿廖沙产生极其厌恶的感觉,尽管他是那么真诚和坦率而纯洁,尽管他的爱情是那么真挚和广博,他甚至非常像年轻时候的我,尽管如此,我仍然特别厌恶他,或许,因为他很像年轻时候的我,所以我才这么强烈地厌恶他。 而娜塔莎呢,唉,也许这些人都是些令人头疼的艺术家吧!她先对“我”移情别恋,然后让“我”一直参与她的新恋情,并为之奔走,并为之调解新恋情中的矛盾,总之,“我”根本就不是个人,“我”只是个神而已。否则“我”怎能忍受这种每分每秒的折磨! 当然,此书并不是着重强调这些,它在更宏观地讲述俄国社会里那种,那种不知通过何种卑劣手段成为富人的富人,他们对穷人的人格上的践踏。这才能明显地反衬出俄国人的极度的自尊,这自尊体现在一切身份中,然而当这自尊一旦遇到真情,则立马土崩瓦解到失去自我!啊!可怕,可怕啊! 如同故事中的“我”一样,不得不安排一个娜塔莎全家人都离开的情节,否则“我”该怎么活下去呢。 如果我经历过那么长期的折磨和羞辱,我一定会把娜塔莎、阿廖沙还有我杀掉,让这世界彻底安静下来。
现实中的利益成为利器,侮辱着伤害着弱者。而外国文学中描述的坦诚的友情(他们称之为爱情,这种爱情可以是对人也可以对事),以及那么轻易就对别人袒露心声的行为,不禁让人敬佩。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因为某种执念,同时也是侮辱者与损害者。而那些跳出框架外的人,没有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也无所谓作为施予者,于是所有人互相缠绕着,残酷着……
还想看,怎么就结束了,还没看到坏人受罚,好人幸福,不能就这样结束。
此书写的旧事映照现实也仿真 人情冷暖自知
跟牛,非常好看,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