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悉本书,缘于看到一个简短介绍(该介绍是胡说八道),激起了解晚清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兴趣。阅读本书,能看到民国企业家企业和社会的思考,以及自身责任的理解和担当:企业不只是盈利,更要造福社会、提高教育水准。也因此体会到作者对这些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赞赏。然而,本书到底是“史学”作品,还是普通的“报告文学”?看作者的笔法以及后记,还是应该按“史学”看待,那就存在一些不足:1. 编年体的记录,但每年的史料衔接略嫌突兀,有些年度标题与该年内容不匹配。年度人物非纪传,又不一定是该年的代表性事迹,部分又叙述过多,有失严谨。2. 虽然作者不想“讲道理”,只“摆事实”,但缺乏世界与我国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与适当分析,则显得史料的历史厚度不足。3. 史料过于集中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又存在部分史料过于重复的使用,是否意味着选择的史料数量不足?4. 作者似乎对企业经营管理与资本运作所知不多,所以部分介绍的可信度被降低了。5. 个别文字与句法的运用有误。虽然,本书仍值得仔细阅读,其价值“不言而喻”。
看到了沉重 只有事实 那有道理可讲,用之如珍宝,弃之如砂石。
知悉本书,缘于看到一个简短介绍(该介绍是胡说八道),激起了解晚清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兴趣。阅读本书,能看到民国企业家企业和社会的思考,以及自身责任的理解和担当:企业不只是盈利,更要造福社会、提高教育水准。也因此体会到作者对这些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赞赏。然而,本书到底是“史学”作品,还是普通的“报告文学”?看作者的笔法以及后记,还是应该按“史学”看待,那就存在一些不足:1. 编年体的记录,但每年的史料衔接略嫌突兀,有些年度标题与该年内容不匹配。年度人物非纪传,又不一定是该年的代表性事迹,部分又叙述过多,有失严谨。2. 虽然作者不想“讲道理”,只“摆事实”,但缺乏世界与我国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与适当分析,则显得史料的历史厚度不足。3. 史料过于集中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又存在部分史料过于重复的使用,是否意味着选择的史料数量不足?4. 作者似乎对企业经营管理与资本运作所知不多,所以部分介绍的可信度被降低了。5. 个别文字与句法的运用有误。虽然,本书仍值得仔细阅读,其价值“不言而喻”。
看到了沉重 只有事实 那有道理可讲,用之如珍宝,弃之如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