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几天读完了这本《战争论》,克劳塞维茨被现代军事爱好者奉为西方的兵圣,其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现代军事具有很重要意义。比如作者强调的军事服从政治,军事只是政治的一种手段,在书前和书后都强调,说明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这可以给我们分析现代战争有一个基本的衡量,国家之间利益的关系往往导致战争的发生于否,甚至决定战争的进程。精神力量对于战争的作用也是作者反复强调的,如何发掘部队的激情和热情,决定了能够弥补战争物质方面的不足,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对进攻和防御两种基本战争模式的阐述,从两个角度说明了,对战争中地形、要塞、时间等很多要素进行了综合的应用。虽然只是根据过去战争总结出来的规律,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谢谢啊嗯,这本书比较适合自己的。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停下来的。当然,要实现这样的出版初衷难度很大。目前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较多,有些也较为成功,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学术名著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则比较少,像我们这样成规模重新编译改写的更是很少见到。 有些朋友质疑我们将经典通俗化的意义,认为原著难懂可以去看解读文章啊。
先读战争论,后看孙子兵法;再去看抗战历史。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我觉得我应该会看完这三本后,再回过来看一遍,希望可以明确心中对于战争论中一些想法的模糊矛盾做一个批判评论。
不懂军事,就是最近俄乌,正好想了解一点,看里面讲的东西,跟俄乌的表现确实很贴合,但回想一下抗战,好像贴合度比较低,估计还是只适合他们西方
这本书非常好看,很多方法论不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竞争,在竞争的时候有诸多方法可以借鉴。
对于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想法都写进书里了。书肯定是好书,翻译得也很棒,但你得踏实地看完才有价值。如果只是为了看两三句总结就假装自己读懂了整本书,然后把书中观点拿去和别人装哔;或者抱着“我大中华天下无敌”的文化自大心态,用某些你自己都不明所以的(甚至道听途说的)事例处处挑刺,那这书就没啥读的必要了。不要妄图把《战争论》当成《答案之书》,当你不可避免地联想到某些特殊事例,不妨问问自己,我断章取义了吗?我从哪了解的特殊事例,它可靠吗?这个事例特殊在哪里?这个事例真的能反驳书中观点吗?距离我们最近,也是最宏大的战争,不论历史资料还是影视作品都非常丰富,深受大多数人的关注。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的古典战争,充满难以探究其详的神秘感,也会引起人的好奇心。但是别忘了,《战争论》主要着眼于近代战争,是这个承上启下的战争时代的总结之作,具有普遍的意义。不论你想的战争是军阀割据、宗教纷争、远洋殖民、王朝博弈、侵略扩张,还是民族解放等等,都可以从书中找到一些启示(而不是解释),所以得怀着学习的态度读书。话说,我看到有很多人在吹《孙子兵法》。我不了解,没读过,也不会百度一下。但我知道这本20多个世纪以前古籍,其所处时代的军事活动恐怕难以考证,本身也是非常笼统的理论性内容,它一定需要后人基于历史上的军事实践和其他优秀理论进行解读,然后让与时代融合。有文化自信是好事,但要警惕夜郎自大的心态,警惕缺乏怀疑和考证的文学式浮夸。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读《战争论》或者其他西方军事名著,带着学习的态度去看。我国军事要真的天下无敌,就不至于在近代落于人后,让民族蒙受百年屈辱!某些人喜欢把我国古代军事捧到天上,这难道不会更加让咱中国人在近代的失败显得耻辱又可悲吗?难道要把近代中国军事的落后全盘归咎于锁国政策,而我国军事理论始终没有弊病吗?西方人是怎么进行战争的,我国是如何学习西方的,又是如何把学来的内容本土化的?这三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所以学习和肯定西方理论不等于忘本,抱残守缺的想法才真正对国家有害。我看到《战争论》有这么多读者,就忍不住说了几句。《战争论》是历史,不是散文或小说。文史不分家不代表文史没界限,只带着文学的眼光读史,读出来一堆偏见,不能读出历史的价值。总而言之,既然是读书,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你对西方近代军事产生了兴趣,不妨多读读其他相关的书。了解过西方近代军事变革或者拿破仑战争后再来读《战争论
对战争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入了系统思维。将战争视为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致敬经典。
利用几天读完了这本《战争论》,克劳塞维茨被现代军事爱好者奉为西方的兵圣,其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现代军事具有很重要意义。比如作者强调的军事服从政治,军事只是政治的一种手段,在书前和书后都强调,说明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这可以给我们分析现代战争有一个基本的衡量,国家之间利益的关系往往导致战争的发生于否,甚至决定战争的进程。精神力量对于战争的作用也是作者反复强调的,如何发掘部队的激情和热情,决定了能够弥补战争物质方面的不足,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对进攻和防御两种基本战争模式的阐述,从两个角度说明了,对战争中地形、要塞、时间等很多要素进行了综合的应用。虽然只是根据过去战争总结出来的规律,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谢谢啊嗯,这本书比较适合自己的。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停下来的。当然,要实现这样的出版初衷难度很大。目前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较多,有些也较为成功,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学术名著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则比较少,像我们这样成规模重新编译改写的更是很少见到。 有些朋友质疑我们将经典通俗化的意义,认为原著难懂可以去看解读文章啊。
先读战争论,后看孙子兵法;再去看抗战历史。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我觉得我应该会看完这三本后,再回过来看一遍,希望可以明确心中对于战争论中一些想法的模糊矛盾做一个批判评论。
不懂军事,就是最近俄乌,正好想了解一点,看里面讲的东西,跟俄乌的表现确实很贴合,但回想一下抗战,好像贴合度比较低,估计还是只适合他们西方
这本书非常好看,很多方法论不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竞争,在竞争的时候有诸多方法可以借鉴。
对于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想法都写进书里了。书肯定是好书,翻译得也很棒,但你得踏实地看完才有价值。如果只是为了看两三句总结就假装自己读懂了整本书,然后把书中观点拿去和别人装哔;或者抱着“我大中华天下无敌”的文化自大心态,用某些你自己都不明所以的(甚至道听途说的)事例处处挑刺,那这书就没啥读的必要了。不要妄图把《战争论》当成《答案之书》,当你不可避免地联想到某些特殊事例,不妨问问自己,我断章取义了吗?我从哪了解的特殊事例,它可靠吗?这个事例特殊在哪里?这个事例真的能反驳书中观点吗?距离我们最近,也是最宏大的战争,不论历史资料还是影视作品都非常丰富,深受大多数人的关注。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的古典战争,充满难以探究其详的神秘感,也会引起人的好奇心。但是别忘了,《战争论》主要着眼于近代战争,是这个承上启下的战争时代的总结之作,具有普遍的意义。不论你想的战争是军阀割据、宗教纷争、远洋殖民、王朝博弈、侵略扩张,还是民族解放等等,都可以从书中找到一些启示(而不是解释),所以得怀着学习的态度读书。话说,我看到有很多人在吹《孙子兵法》。我不了解,没读过,也不会百度一下。但我知道这本20多个世纪以前古籍,其所处时代的军事活动恐怕难以考证,本身也是非常笼统的理论性内容,它一定需要后人基于历史上的军事实践和其他优秀理论进行解读,然后让与时代融合。有文化自信是好事,但要警惕夜郎自大的心态,警惕缺乏怀疑和考证的文学式浮夸。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读《战争论》或者其他西方军事名著,带着学习的态度去看。我国军事要真的天下无敌,就不至于在近代落于人后,让民族蒙受百年屈辱!某些人喜欢把我国古代军事捧到天上,这难道不会更加让咱中国人在近代的失败显得耻辱又可悲吗?难道要把近代中国军事的落后全盘归咎于锁国政策,而我国军事理论始终没有弊病吗?西方人是怎么进行战争的,我国是如何学习西方的,又是如何把学来的内容本土化的?这三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所以学习和肯定西方理论不等于忘本,抱残守缺的想法才真正对国家有害。我看到《战争论》有这么多读者,就忍不住说了几句。《战争论》是历史,不是散文或小说。文史不分家不代表文史没界限,只带着文学的眼光读史,读出来一堆偏见,不能读出历史的价值。总而言之,既然是读书,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你对西方近代军事产生了兴趣,不妨多读读其他相关的书。了解过西方近代军事变革或者拿破仑战争后再来读《战争论
对战争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入了系统思维。将战争视为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致敬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