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看童话,一直记得我家书架里有一本我妈上大学时候买的格林童话,就那本书我可以从头读到尾之后再读回来。这次重新打开格林童话还是觉得在以前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在文化上是没那么大的隔阂的。格林童话之所以能够跨越文化藩篱直抵人心,正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密码与集体无意识原型。包括里面写的一些民谣一类的题材,和诗经一样也能做到一唱三叹,都是通过重复、递进、变奏来强化情感表达。从童话的内容情节也能发现欧洲的童话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类似的,从法国的佩罗童话到德国的格林童话,从北欧民间故事到斯拉夫传说,类似的情节和主题不断重现。从格林童话中,我们得以窥见前现代社会情感表达的质朴与直接。在现代性尚未将人类情感分门别类、理性化之前,愤怒、喜悦、悲伤、恐惧等基本情感在童话中得到赤裸裸的展现。可能是因为我们被当下的压力和过于繁重的期待所裹挟,反而更加渴望童话中那种简单而确定的道德秩序以及田园生活。
还行,没有把那些血腥的句子删掉,已经不记得和我小时候看的版本到底一不一样了,童年情怀加分
试看时我看了原序觉得这是本原汁原味的格林童话,因为序中说原作者并不想因为收集来的童话有些不好的东西就对其进行删减增修,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人民和时间的检验留下来的。稍微改动就会使内容意思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或使内容变的乱七八糟让读者读的一头雾水。况且这些经人民口口相传的故事本事已经精简的不能再精简了。我看了原序感觉哇!是个好书。就开开心心买了。结果越看越乱。总感觉一个故事莫名其妙的就结束了。看的云里雾里的。心里突然一紧,想了想说不会还是被人删改过的格林童话吧。我一直在对自己说“不可能,不可能的,原序都说了。再说别人修订时不应该不另起序说明是否删改呀。”我就这样骗着自己读到最后一页。我当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本书就是被严重删改。但这本书却在书的最后一页进行说明。什么?我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看一些人乱删乱改的东西。况且他改的还超差。而且有种被人杀了后,那人才说“奥,忘了告诉你我要杀了你”的感觉。
一口气读完被深深地吸引
童话都骗人的
翻译的太差……
我从小就喜欢看童话,一直记得我家书架里有一本我妈上大学时候买的格林童话,就那本书我可以从头读到尾之后再读回来。这次重新打开格林童话还是觉得在以前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在文化上是没那么大的隔阂的。格林童话之所以能够跨越文化藩篱直抵人心,正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密码与集体无意识原型。包括里面写的一些民谣一类的题材,和诗经一样也能做到一唱三叹,都是通过重复、递进、变奏来强化情感表达。从童话的内容情节也能发现欧洲的童话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类似的,从法国的佩罗童话到德国的格林童话,从北欧民间故事到斯拉夫传说,类似的情节和主题不断重现。从格林童话中,我们得以窥见前现代社会情感表达的质朴与直接。在现代性尚未将人类情感分门别类、理性化之前,愤怒、喜悦、悲伤、恐惧等基本情感在童话中得到赤裸裸的展现。可能是因为我们被当下的压力和过于繁重的期待所裹挟,反而更加渴望童话中那种简单而确定的道德秩序以及田园生活。
还行,没有把那些血腥的句子删掉,已经不记得和我小时候看的版本到底一不一样了,童年情怀加分
试看时我看了原序觉得这是本原汁原味的格林童话,因为序中说原作者并不想因为收集来的童话有些不好的东西就对其进行删减增修,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人民和时间的检验留下来的。稍微改动就会使内容意思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或使内容变的乱七八糟让读者读的一头雾水。况且这些经人民口口相传的故事本事已经精简的不能再精简了。我看了原序感觉哇!是个好书。就开开心心买了。结果越看越乱。总感觉一个故事莫名其妙的就结束了。看的云里雾里的。心里突然一紧,想了想说不会还是被人删改过的格林童话吧。我一直在对自己说“不可能,不可能的,原序都说了。再说别人修订时不应该不另起序说明是否删改呀。”我就这样骗着自己读到最后一页。我当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本书就是被严重删改。但这本书却在书的最后一页进行说明。什么?我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看一些人乱删乱改的东西。况且他改的还超差。而且有种被人杀了后,那人才说“奥,忘了告诉你我要杀了你”的感觉。
一口气读完被深深地吸引
童话都骗人的
翻译的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