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看完了,想用终于,但又感觉意犹未尽。以前只知道红楼梦里有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应该在一起,看到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身死,心中只有意难平。看到结局,贾宝玉遁入空门,林黛玉身死,仿佛这样才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否则宝黛成婚,只有黛玉一人独守,那样似乎更为难受。然贾宝玉虽遁入空门,但仍为薛宝钗留有一子,也算是对薛宝钗的一种安慰。全书从宁荣两府的繁盛到将要没落再到繁盛,其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富家公子放荡不羁,纨绔子弟的风气,最后贾府子弟也从这一经历中幡然醒悟,个人感觉男儿当志存高远,不能一门心思在姑娘身上,宝玉是一块“宝玉”,从小时在姐姐妹妹身边,不思读书,到后来幡然醒悟,似“偶有用功”,最终中的举人,也在告诉我们宝玉定有“宝玉”之资,而我们何尝不是“宝玉”,只是因眼前的“姐姐妹妹”迷了心智,致使不能用心建功。也了解到,红学是有专门人员研究的,暗喻明清之事,其中的内涵,暗喻也是许多人都不了解的,我当然也是其中那个不能了解的,想更多的了解,总要费得更多的心思。而自身又不是专门研究的,也不能只一心在此之上,只能日后有眼缘一见方能继续学之。
一个人物众多,事务繁琐的大家族的兴衰被作者细细写来,得需要多么清晰的思路、超长的想像力以及丰富的感悟呢?不管作者到底是谁,作品出来了,就不再只属于他一个人,本书就像一个无穷的宝藏,每个读者不管多少次走近他,都能从他这儿拿走一些宝贝而他仍是不见少。这正是名著的价值!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不朽名著,鸿扁巨作。待从头,细品味。
后面的结局写得不好,看了很不舒服。
尚可,有几处错别字。
读完打卡,虽然最后十章是囫囵读完的,但日后应该还会再读,暂记想法。印象深刻的几位悲剧结局的姑娘:尤三姐、晴雯、司棋、黛玉、迎春、鸳鸯、妙玉、王熙凤。还算善终:平儿、袭人、惜春(求仁得仁)、宝琴、邢蚰烟、巧姐、李纨。探春本来特别心疼她远嫁,但喜的是音容依旧,史大妹妹同。宝钗虽聪慧通达,但苦在生在封建时代、又苦在后二十回不是原作者本人亲笔,后二十回本应是宝钗最有表现空间的章节,现在虽然也有仔细描写,但总和前八十回的宝姐姐隔一层纱。后二十会的人物都像是生演员戴了熟面具。
前八十回充满了年少青葱的热闹自在无忧无虑,后四十回便是成人世界的各种世俗沉浮生离死别,对比之下,今人感慨万千。曹借神道之说叙述这一件人间往事,更添重了那种神秘宿命之感。
心里的第一,不是其一。每隔一两年就要看一遍。红评已很多,无需赘述。唯有为曹先生未能亲自完篇深深叹息!然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似乎这才于史于今更符合自然存在的道理,留给世人的,真是无限的遐想。
二刷红楼梦,初看时年龄尚小,体会不到其中精妙,再看时才觉得真不愧四大名著之首,人物刻画入木三分,看了刘心武的解读才知道这本书本身的流传过程也跟书中人物一样命途多舛,更觉得心生敬意。
全篇看完了,想用终于,但又感觉意犹未尽。以前只知道红楼梦里有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应该在一起,看到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身死,心中只有意难平。看到结局,贾宝玉遁入空门,林黛玉身死,仿佛这样才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否则宝黛成婚,只有黛玉一人独守,那样似乎更为难受。然贾宝玉虽遁入空门,但仍为薛宝钗留有一子,也算是对薛宝钗的一种安慰。全书从宁荣两府的繁盛到将要没落再到繁盛,其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富家公子放荡不羁,纨绔子弟的风气,最后贾府子弟也从这一经历中幡然醒悟,个人感觉男儿当志存高远,不能一门心思在姑娘身上,宝玉是一块“宝玉”,从小时在姐姐妹妹身边,不思读书,到后来幡然醒悟,似“偶有用功”,最终中的举人,也在告诉我们宝玉定有“宝玉”之资,而我们何尝不是“宝玉”,只是因眼前的“姐姐妹妹”迷了心智,致使不能用心建功。也了解到,红学是有专门人员研究的,暗喻明清之事,其中的内涵,暗喻也是许多人都不了解的,我当然也是其中那个不能了解的,想更多的了解,总要费得更多的心思。而自身又不是专门研究的,也不能只一心在此之上,只能日后有眼缘一见方能继续学之。
一个人物众多,事务繁琐的大家族的兴衰被作者细细写来,得需要多么清晰的思路、超长的想像力以及丰富的感悟呢?不管作者到底是谁,作品出来了,就不再只属于他一个人,本书就像一个无穷的宝藏,每个读者不管多少次走近他,都能从他这儿拿走一些宝贝而他仍是不见少。这正是名著的价值!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不朽名著,鸿扁巨作。待从头,细品味。
后面的结局写得不好,看了很不舒服。
尚可,有几处错别字。
读完打卡,虽然最后十章是囫囵读完的,但日后应该还会再读,暂记想法。印象深刻的几位悲剧结局的姑娘:尤三姐、晴雯、司棋、黛玉、迎春、鸳鸯、妙玉、王熙凤。还算善终:平儿、袭人、惜春(求仁得仁)、宝琴、邢蚰烟、巧姐、李纨。探春本来特别心疼她远嫁,但喜的是音容依旧,史大妹妹同。宝钗虽聪慧通达,但苦在生在封建时代、又苦在后二十回不是原作者本人亲笔,后二十回本应是宝钗最有表现空间的章节,现在虽然也有仔细描写,但总和前八十回的宝姐姐隔一层纱。后二十会的人物都像是生演员戴了熟面具。
前八十回充满了年少青葱的热闹自在无忧无虑,后四十回便是成人世界的各种世俗沉浮生离死别,对比之下,今人感慨万千。曹借神道之说叙述这一件人间往事,更添重了那种神秘宿命之感。
心里的第一,不是其一。每隔一两年就要看一遍。红评已很多,无需赘述。唯有为曹先生未能亲自完篇深深叹息!然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似乎这才于史于今更符合自然存在的道理,留给世人的,真是无限的遐想。
二刷红楼梦,初看时年龄尚小,体会不到其中精妙,再看时才觉得真不愧四大名著之首,人物刻画入木三分,看了刘心武的解读才知道这本书本身的流传过程也跟书中人物一样命途多舛,更觉得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