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是“歌辞之词”,大半都是唐五代、北宋初年的一些个小令,比如《花间集》。第二类是“诗化之词”,李后主、苏东坡,还有辛弃疾。第三类是“赋化之词”,就是用勾勒描绘铺陈来写词的,而不是用直接的感发来写的,就是“赋化之词”。写作的笔法不同了,它美感的特质也不同了,例如,周邦彦、吴文英跟王沂孙三家。
一字一句看完的,对词这种文学体式又有了新的认识。感谢叶老师。
读完意犹未尽,每一首词每一个作者都讲的特别详细,给日后品读诗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所讲作者不多,词作也不多,但每一首词讲解独到、精深,与因循相习人云亦云的俗套讲法天嚷之别,读来醇厚绵长,自是一种享受!
叶嘉莹先生的讲演录,对所分析的词结合作者背景,分析得真好!受益匪浅
你的娓娓道来,令我沉醉其中。
感觉图书简介有错误,做工粗糙。
读的磕磕巴巴……
第一类是“歌辞之词”,大半都是唐五代、北宋初年的一些个小令,比如《花间集》。第二类是“诗化之词”,李后主、苏东坡,还有辛弃疾。第三类是“赋化之词”,就是用勾勒描绘铺陈来写词的,而不是用直接的感发来写的,就是“赋化之词”。写作的笔法不同了,它美感的特质也不同了,例如,周邦彦、吴文英跟王沂孙三家。
一字一句看完的,对词这种文学体式又有了新的认识。感谢叶老师。
读完意犹未尽,每一首词每一个作者都讲的特别详细,给日后品读诗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所讲作者不多,词作也不多,但每一首词讲解独到、精深,与因循相习人云亦云的俗套讲法天嚷之别,读来醇厚绵长,自是一种享受!
叶嘉莹先生的讲演录,对所分析的词结合作者背景,分析得真好!受益匪浅
你的娓娓道来,令我沉醉其中。
感觉图书简介有错误,做工粗糙。
读的磕磕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