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免费
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公版】最新免费
更多
好逑传
8.5分
佚名
《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坊本亦名《第二才子好逑传》。创作于明清二代,流行于清代。撰者不署,编次者署名“名教中人”。全书共计4卷18回,以大名府秀才铁中玉和水冰心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两人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同时严格遵守礼教,最终获得圣旨赐婚的故事。《好逑传》为“十大才子书”中第二才子书,是第一部译成西方文字并得以出版的中国长篇小说。
文学
已完结
开元天宝遗事
8.5分
王仁裕
该书根据社会传闻,分别记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遗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传说事迹为主。其中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以及豪友、肉腰刀等事有一定的社会史料价值。后世习用的不少成语、典故如滔滔不绝、梦笔生花、解语花、有脚阳春等均出自该书。
文学
已完结
三侠五义
8.7分
石玉昆
作者为清代北方著名评话家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武侠小说的鼻祖。讲述了北宋仁宗年间,包公赴任定远县、执掌开封府,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是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
文学
已完结
搜神记
8.6分
干宝
“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东晋史学家干宝著。书中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搜神记”是古代志怪小说较高成就的代表,在志怪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学
已完结
阅微草堂笔记(上)
8.6分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学者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文学
已完结
绿野仙踪
8.6分
李百川
清李百川耗9年心血写成,以写神仙异迹为线索,描写了明嘉靖年间冷于冰由于看破红尘而去访道成仙、除妖降魔的荒诞故事。书中内容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严嵩父子贪赃枉法的行径,还通过大家公子温如玉和妓女金钟儿,周琏和齐惠娘的故事,揭露其芒淫无耻的生活和卑污的社会风俗。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流畅,表现手法,绘人状物无不精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较有影响的作品,郑振铎先生把‘绿野仙踪’和‘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为清中叶三大小说。
文学
已完结
【公版】掌阅独家
更多
清平山堂话本
8.9分
洪楩
《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小说话本集。原名《六十家小说》,共收录宋、元、明三朝小说话本旧作六十篇,大约刻印於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该书在思想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封建道德的冲击,对因果报应的渲染,对黑暗统治的无情揭露,以及部分对低级趣味的迎合,从总体上来说,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心态和追求,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文学
已完结
秋灯琐忆
9.1分
蒋坦
《秋灯琐忆》是清代浙江钱塘人蒋坦回忆与爱妻秋芙生活琐事的散文。这对夫妻情深意笃,意趣高雅,尽管生活贫寒,却整日涵泳于琴棋书画中,陶然忘忧。全文措辞极美,叙事哀切,催人泪下,是“忆语体”代表作品之一。秋芙和沈复之妻芸娘被林语堂形容是中国古代最可爱的两个女性。
文学
已完结
十二楼
8.7分
李渔
《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著的一本章回体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觉世明言》。《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各有一情节独立的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的展开也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书中的十二座亭台也绝非空中楼阁,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形象鲜明的主人公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情节新颖独特、曲折出奇,结局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文学
已完结
莺莺传
8.3分
元稹
《莺莺传》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传奇代表作,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小说成功塑造了崔莺莺的经典形象,深刻揭示了出身和教养给莺莺带来的思想矛盾和性格特征,细致描绘了莺莺在反抗传统礼教时内心冲突的过程。而对于张生的描写较为逊色,最后甚至替他始乱终弃的行为开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道:“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但总体而言仍不失为唐传奇中的名篇,对后世《西厢记》的创作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文学
已完结
博物志
8.6分
张华
《博物志》是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学笔记小说,全书共十卷,内容涉及山川地理、异国民俗、奇禽怪兽、草木药术、方士神话、典礼器物等等,是继《山海经》之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原书已散佚,今本是由后人辑录而成的。
文学
已完结
传习录
8.7分
王阳明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堪称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全书共三卷,由王阳明的学生徐爱、薛侃、陆澄、南大吉等,陆续记录下阳明论学的谈话,不断损益成书,用于传承师说、讲习学问,《论语·学而第一》有“传不习乎”,故取名《传习录》。《传习录》记载了阳明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阳明的代表性命题“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四句教”都出自这里,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随机点拨,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文学
已完结
香畹楼忆语
8.2分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是清代诗人陈裴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诗人与青楼女子紫姬相识相恋直到紫姬去世的爱情历程,全文约一万二千余字,其中插入诗十六首、词十首、挽联六首。据陈裴之友人云:“题曰《香畹楼忆语》,仍影梅庵旧例也。”明确指出了《香畹楼忆语》是模仿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而作。《影梅庵忆语》开创了“忆语”体写作,后世模仿者甚多,《香畹楼忆语》算是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文学
已完结
诗品
8.5分
钟嵘
《诗品》,古代汉族诗歌美学著作,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著。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我国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诗品》的写作时间,根据有关材料推断,大约是在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十二年(513)间。
文学
已完结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