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摄影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从纷乱的环境中找到值得拍摄的画面,而不是随意、漫不经心地去看,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在决定拍摄前,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确立拍摄的目的。
向观赏者展示什么?——通过摄影传达自己的感受,即照片的主题。
这是不是最好的拍摄对象?——尽可能地去寻找极致的拍摄对象,画面的表现力会更强。
构图是否有新意?——尽可能地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构图。
看似普通的构图方式,实际上是摄影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前景绿色的苔藓与天空暖色的晚霞形成色彩对比,且形成透视牵引使画面具有更强的纵深感及空间感(焦距:26mm┆光圈:F16┆快门速度:1/2s┆感光度:ISO100)
以上这些问题,只是针对大多数拍摄题材时应该考虑的一些通用性问题,而在拍摄特定题材时,更应该注意去主动思考这些问题。
例如,拍摄草原上的马匹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从成群的马匹中选定这一匹?
是选择奔跑中的还是选择静立的更好一些?
是选择局部特写还是选择带环境的全景?
画面对于传达主体的信息是否恰当?
背景是该虚化还是保持清晰?
是否能对画面的立意起到补充作用?
这里是不是最佳的拍摄地点和拍摄角度?
这些问题实际上都与构图息息相关,只有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才能达到胸有成竹的构图水平。
名师指路 只有好照片,没有好照片的准则
许多初学摄影的爱好者经常听到“不要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不要将被摄对象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样的“准则”,然而,事实证明,有许多违反了这些所谓“准则”的照片,却显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因此,正如安塞尔•亚当斯所说:“只有好照片,没有好照片的准则。”与其在摄影时遵守这些硬性的规则,不如理解这些规则后,更加灵活地加以运用,打破这些规则,因此要记住的是,有时只有忘记那些好照片的准则,才有可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知识链接 出“奇”制胜——寻找不一样的美丽风景
许多摄影师在欣赏优秀作品时,都有拍摄的冲动,可真正到了拍摄目的地后,拍出来的作品往往会发现与他人的作品类似,因此如何面对相同的风景,拍摄出不一样感觉的作品,就需要摄影师出“奇”制胜——从普通的风景中寻找到不一样的风光。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拍摄同样的风景,如果使用不同的焦距、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得到的画面都截然不同。因此,在拍摄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角度、焦距与景别进行拍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被拍摄的风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以新的构思,从与众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
知识链接 锻炼构图的“视角”
■练习观察
观察力就是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强的人能够迅速地抓住被摄物的精髓,并运用摄影技术将其表现出来。每个人的观察力水平是不一样的,结合观察的方法,并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对象或现象加以关注,有助于提高观察的能力。
■抓住视觉感受
在观察对象或某一种现象时,容易受其他感觉的影响,如味觉、听觉和嗅觉等,这些感觉是无法用相机记录下来的,相机只能记录视觉内容。因此,在观察时,可将注意力集中在视觉感受上。
■提炼对象的主要特征
在观察时应认准被观察的对象或现象的主要特点,这样可培养迅速而敏锐的观察能力。
■关注每一处细节
观察一些复杂的、特征不突出的对象或现象时,找出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非常重要。